美文网首页
钱钟书先生,发现了古诗词中最奇妙的一种修辞方式:通感

钱钟书先生,发现了古诗词中最奇妙的一种修辞方式:通感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21-10-26 07:47 被阅读0次

前言

继续学习《诗词例话》,今天复习一下“通感”这一修辞手法。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拈出。

这就是通感。通感是古诗词创作中最奇妙的一种修辞方式。不过,这种方式虽然存在于古人作品中,钱钟书先生却是最早的阐述者。

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将通感单独作为一篇进行了介绍。

一、什么是通感

周振甫先生,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对于通感作了言简意赅的解释:

“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

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说得更复杂一些: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那么,体现在诗词中,是什么结果呢?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钱钟书说的这种种现象,其实我们在欣赏古诗词中,的确经常遇到。但是在钱钟书之前,古人并没有很清晰归纳出“通感”这个修辞方法。而且,在“通感”的例子中,很多也具有拟人、比喻等等修辞的特点。

下面,说几种比较常见的通感。

二、视觉与触觉

钱钟书先生举例的是,范成大 (宋)《新邻招集强往便归》的颔联:

已觉笙歌无暖热,仍嫌风月太清寒。

风月是视觉,却有了温度的触觉感受。

又如刘驾《秋夕》:

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

灯光是视觉,但是也有温度。

三、听觉与视觉

下面这三个例子,就是听觉与视觉的通感:

李颀《听董丈弹胡笳》:“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韩愈《听颖师弹琴》:“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贾岛《客思》“促织声尖尖似针”。 (钱钟书《通感》 )

另外, 声音(听觉)是有形状的,形状是视觉和触觉的感受: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礼记正义》对这节文章的主旨作了扼要的解释。“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 (钱钟书《通感》 )

四、视觉与嗅觉

关于视觉与嗅觉的通感,周振甫先生举了一个例子:

再像“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香”是嗅觉,“暗”是视觉,是嗅觉通于视觉,突出香的清淡。

暗,是眼睛的感受;香,是鼻子的感受。而浮动,其实也是眼睛的感受。视觉、嗅觉、视觉的通感。

暗香一词,后来被姜夔用作了一个词牌的名字,专门咏梅。

五、嗅觉与触觉

关于嗅觉与触觉,周振甫先生也举了一个例子:

林逋的《梅花》诗:“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香”是嗅觉,“压”是触觉,是嗅觉通于触觉,用的也是通感手法。

香压一词,其实用得还挺多,例如中唐诗人杨巨源有句:

艳欺藤蔓莺无限,香压荆花蝶不飞。《紫薇》

这里的“香”,很容易和借代手法混淆, 这是诗家语的句法。我的理解是:艳莺欺藤蔓,香蝶压荆花。艳和香是修饰语。但是这种句法学起来有难度,如果用通感来解释,好像学习起来就简单多了。

结束语

通感,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用的也很多。例如“这个小姑娘笑起来真甜”,这是视觉与嗅觉或者触觉。又如“他的嗓音很尖锐”,这是听觉与触觉。

诗友们平时欣赏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一些特殊奇妙的句子,不妨看一看,是不是用了通感的手段。另外,在创作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一下通感如何使用。

@老街味道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作诗如何意层深、语浑成?

相关文章

  • 钱钟书先生,发现了古诗词中最奇妙的一种修辞方式:通感

    前言 继续学习《诗词例话》,今天复习一下“通感”这一修辞手法。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

  • 通感 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 董雅凤

    通感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钱钟书先生说过,“在日常经验里,...

  • 君诺讲稿《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

    大体上来说,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

  • 读围城启示

    时隔多年,再次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01钱钟书先生是江苏无锡人,是一位独特的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者型作家,是...

  • 读《我们仨》有感

    初识杨绛先生,是因为钱钟书先生。中学时期,我比较喜欢钱钟书先生,利用空闲时间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由此便爱上...

  • 通感、联觉与未知

    李克富||“通感”就是“联觉” 一.通感与联觉 通感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

  • 大社会背景下的“围城”

    大概是因为最近自考的原因,我对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有一种新的感受。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是一种特定时代的赋予的一...

  • 保持童心,做个有趣的人

    趣味是感觉这个世界美好的前提!杨绛先生曾经写过不少关于钱钟书的趣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钱钟书帮着自家猫咪打架。他们夫...

  • 如何做一个猛人?

    修辞手法要特别关注类比、排比、具象。好好收集类比的例子,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的经典语句摘抄,分析作想表达什么,他是...

  • 古诗文之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之修辞手法,谓之比喻。 修辞效果: ①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②使表达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钟书先生,发现了古诗词中最奇妙的一种修辞方式:通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je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