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
文/王仙花
01
暑假里,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婺源,看望年迈的母亲。踏进家门,看着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蹒跚的脚步,我鼻子一酸,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母亲则笑着说:“痴妹,回家了该高兴啊。”在母亲眼里,我们是她永远也长不到大的孩子。我赶紧拭去泪水。
此时,嫂子已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身边响起亲人们朗朗的笑声,亲情如此温馨,不由我胃口大开。我从小就爱吃婺源蒸菜,它保留了大多数菜的原味,在米粉的滋润下,入口特别爽滑粉嫩。
在异乡的日子里,这一故乡妈妈的味道,曾让我魂牵梦绕。
母亲,是永远宠着女儿的人,母亲在,就是家,那是做女儿的永远可以撒娇的地方。这不,第二天,我就睡了个日上三竿。
母亲,就是那种自己不舍得吃穿,总把好东西留给子女的人。下午,母亲带我去菜园摘玉米,黄灿灿的玉米顶着褐色的须发跃入我的菜篮。
母亲把它们放进热腾腾的锅里,还留了几个放进柴火灶窠里烤。没多久,锅里的和灶窠里的玉米一齐发出令人无法抗拒的香味。我和孩子吃得不亦乐乎。
02
婺源自古是“七分山林二分水,半分庄园半分田”,山清水秀,村村前流水、后坐山,粉墙黛瓦就掩映于那青山绿水间。
转天,我带着儿子和外甥女来到了官桥姑姑家。官桥,也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村庄,周围群山环绕,一条小溪绕村而过。幽静,祥和。
溪水中的鱼儿和鹅卵石清晰可见。孩子们在小溪里泼水、摸鱼,笑声随水花一同飞溅。静谧中透着生机。
村里有14座明清古居,为当年富豪朱百万留下的。这些古居枕山傍水,形态流畅,和谐统一,典型的粉墙黛瓦和马头墙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
03
接下来的一天,我带着儿子和外甥女来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李坑。这里,也是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明清古建筑遍布全村,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
村内青石板道路纵横交错,均按溪水流势以贯通,九曲十弯。溪上各种石/木/砖质的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
村口一片水口林,林中路旁,一棵千年古樟展现眼前,像一位老人在诉说着这里渊远的历史。水口林,那是婺源村庄的风水林,这颗古樟保佑着全村的幸福与吉祥。
村中藏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多处景致,令人流连忘返,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沿青石板路来到姑尖山脚下,那里有一眼古井,传说是宋朝得道仙人李祈福挖掘的“焦泉”,泉前大石板上一个大大的拇指坑,传说是李祈福练功时印的。
古井清幽深邃,四季不涸,井水清冽甘甜,而磨得发亮的井石,无言地印证着悠悠岁月。
村里人称这眼泉为“聪明泉”,据说喝了这泉水会让人耳聪目明。我赶紧装了一瓶,希望孩子们喝了从此能慧根深栽。
沿着台阶上山,满目的悠悠松竹。俯瞰全村,武状元李知诚府甚为明显。
04
在这里,我找到了两件宝贝,水哨和万花筒。这幼时伴随我的玩具像一汪清泉,流过我童年的原野,流进我成年后的梦中。
水哨是瓷的,外形为小鸟的形状,由一个小小的孔注入清水,立即可以吹出小鸟高低不同的婉约之声。
万花筒则是一个圆筒形玩具,两头镶着玻璃,筒的内壁装着玻璃条组成的几面镜子,筒的一端放着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碎玻璃。向着亮处转动圆筒,由于镜子反射作用,可以变化出一朵朵千姿百态的花的图案。
看着那变幻无穷的花朵,不由祈愿人生的每一次改变,都能如这些花儿一样神奇而美丽。
05
在家的这段时间,本想为母亲多分担点家务,可是每天,母亲却早早催我带孩子出去游玩,唯恐闷坏了她的宝贝外甥。
母亲包揽这家中的一切,脸上总是乐呵呵的,从无怨言。母亲,就是天底下任劳任怨,为子女只有付出、从不要求回报的人。
回婺源一周了,我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魂牵梦萦的故乡婺源,我期待再次回归您的怀抱,并再次回到母亲身旁!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