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然想起在长沙认识的大刘叔,还有他做过的菜。
大刘叔年轻的时候扛过枪,现在叼根烟斗也是非常有范儿。当他巡视自家做的卤牛肉、风吹肉、风吹鱼的时候,跟部队长官巡视他的兵一样气魄十足。
过年的时候,他可以一个人一天做三桌饭菜,有些食材是一个月前就准备好的,这就叫厚积薄发。其中的招牌卤牛肉,家传的老卤子是从他爸爸那里传下来的——几十斤重的铁罐子。
更不要说那些特殊的大菜了。比如,江湖上久已失传的“吊蒸鱼”——把鱼尾巴吊系在锅盖里面,鱼头朝下蒸,熟后抖动锅盖,鱼肉就纷纷掉落在盘子里,包括鱼头上的肉,都可以掉下来:一整幅鱼骨架就轻易剔除了。
我的前东家《晨报周刊》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长沙市民调查:证实了这么一个特殊现象,长沙人家里做饭的绝大多数都是女人,但一年中最重要的那顿饭——年夜饭,女人掌勺的比例只是微弱优势,58.9%。
于是又能联想到另一句江湖传言:男人都是天生的好厨子,所以大厨都是男性多。
真的是天生的吗?男性基因里有烹饪因子?
据说,英国的《金融时报》统计展示,90%的钓鱼者都是男性。一位来自北大的心理学博士进一步分析说,“男性在狩猎过程中培养了较强的攻击本能,这种本能在钓鱼的时候获得释放。”
用《晨报周刊》采访到的长沙五家岭钓具店的老板吴建武的话更进一步分析,钓鱼的男人不一定喜欢吃鱼,但那种奔200公里去水库野钓的长沙男人,到了饭点,在水边咔咔咔搭一个土灶,用车上带的水甚至湖里舀点水煮开了做汤,钓到的鱼鲜直接下锅煮,这种感觉,不就跟旧时打猎是同样的场景吗。
所以,长沙男人做菜,总是自称不过是“随意炒的”,那么这种才华只能说真的是出自基因,出自集体潜意识了吧。
更何况,他们也是很任性的,“不是朋友,你出钱请我来炒我也懒得做”;做菜给亲近的亲友家人吃,不仅是打猎的本能,更是基因中守护部落的本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和满足感。
一个还没有意识到烹饪美食乐趣的男人,很难说和自己都原始心性有了对话。
(案例都来自《晨报周刊》当时的采访素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