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外在的目标,取得什么成果、成绩,都是不牢靠的。真正的目标应该是超越自己,真正的敌人也是自己。不需要战胜外在的谁谁谁,只需要战胜自己,就已经很了不起。
用心理学说,这是向内求。佛法叫修心。
战胜自己听起来有点跟自己在斗争的感觉,也确实有那么点意思。而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就需要对自我进行探索,就是古希腊那句经典名言:认识你自己。
也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去理解这件事。
昨天进行了课程实践部分,对事件进行了情境回放,虽然还用了ABC理论,U型下潜看到自己的部分,对事件当时的解决就已经算完成了。
而事后的担忧和恐惧,与事件而言已无甚关系,担忧和恐惧还在,那就是需要超越的部分。外在的世界是怎样的,我是决定不了的,我能够决定的是我的心情,我的行为方式。
我的担忧不过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从过去到回归当下。而切切实实在当下,是没有问题的。
埃克哈特在《当下的力量》中写道: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你感受到喜悦、自在和轻松,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改变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变的是你做事的方式。如何做事通常比做什么事更为重要。试试看,如果你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通过做这件事所取得的结果上,会发生什么情况。请将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当下所发生的情况上。这意味着你同样完全接受当下时刻的事实,因为你不可能在完全关注某事的同时又去抗拒它。
/ 第三章进入当下
我们的大脑太聪明,出去玩,人还没走,就开始预想哪里不好玩,完全没有敞开心扉投入的状态;遇到一件事,就在想万一以后天天这样了怎么办?解决完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而真实的情况是解决问题一定不在产生问题的这个维度里。
而学习、阅读、实践、成长,都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在内在部分下功夫,当然再由行路、待人、做事去检验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