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在商场或是电梯时。
人一多的时候就想被大人抱着?
不当爹妈的人,大约永远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其实,只要你蹲下身子,和孩子的身高持平。
再向外看一看,就能明白孩子的视线里会看到什么。
入眼所及,都是高大的成年人。
视线被完全遮蔽,就像是被关进一个四面是墙的狭小空间。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自己被几个比你高两到三倍的巨人包围起来的感觉。
那种窒息压抑的感觉,就是孩子的所见所感。
除了腿就是腿,只能拉着父母的手盲目的向前走。
所以人多的时候孩子总是想被抱着。
就算是有好玩的东西,兴趣也没那么大了。
不久前,去一处公园游玩。
里面的水池养了很多锦鲤。
周边都是卖鱼食的商家,很多人都买了鱼食喂鱼。
其中不乏一些父母带着几岁大的孩子出游。
池里的鱼也很给面子,一见着吃食全都蜂拥而来。
走到一座桥上的时候,看到了奇特的一幕。
几个小孩子不往鱼池里撒食物,却把鱼食往桥上的一个小洞里塞。
他们的父母就在旁边,还有个别家长招呼他们。
斥责他们不要浪费钱,鱼食要撒到水里,鱼群才能吃得到。
可几个孩子却充耳不闻,还是对着小洞塞鱼食。
我和朋友有些好奇,这群小孩究竟把鱼食塞到了哪里。
走近一看,发现桥面上有个指头粗细的小孔。
出于好奇,就蹲下身子瞅了一眼。
这一看,属实让我惊艳了一回。
透过那个小小的洞眼,看到游动着的各色锦鲤。
那种奇妙的视角,比站在桥上向下望还要美妙。
就像是一个不断变换的万花筒,美轮美奂。
一瞬间,我明白了孩子们为什么不去看那一池鱼。
却围着这么个小孔乐不思蜀。
桥边的围栏保护着大部分人,保证他们不会落水。
可围栏的高度也恰巧遮住了孩子们的视线。
他们踮起脚尖,都不一定看到池里的鱼群。
而设计小洞的人,就是让孩子们也能享受观鱼的乐趣。
在他们的视线里,小洞里就是一方游鱼的天地。
每天走过这座桥的人成百上千。
可成年人若不蹲下身子,永远也看不到那惊艳的一幕。
所处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事物也完全不同。
很多父母只知道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
却从未低下身子,去感受一下孩子的处境。
有些家长可能至今也想不明白。
为什么带孩子去了动物园,他们却完全不害怕凶猛的老虎狮子。
如果他们不蹲下,可能一直都发现不了。
以孩子的角度,压根就看不到那些凶猛的兽类。
家长得把他们托举的够高,他们才能看见你形容的见闻。
还有一些兴高采烈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春游。
一路上却觉得自家孩子意兴阑珊。
他们忙不迭的批评着自家孩子不合群也不够活泼。
却不知道在孩子的眼里,到处都是人的园区和集市一点都不好玩。
除了看见满眼的腿和屁股,他们什么都见不着。
很久之前听一个亲戚讲过自家孩子的故事。
那时候他们刚搬了新家,一入夜路灯就亮了起来。
别人们问起新家的情况,孩子总是抢着介绍。
说她们家住在有飞机的地方。
很多亲戚也追问她们家是不是搬到了机场附近。
她否认了很多次,也从未记得住处有飞机飞过。
出于好奇,她就询问了孩子为什么说家的附近有飞机。
孩子伸手指了指上方,她抬眼看去,才恍然大悟。
原来住处附近的路灯都被做成了飞机的形状。
搬过来这么久,她居然从未发现路灯长这个样子。
大约只有在小朋友的视线里,才会觉得那些亮起的灯是一架架飞机。
很多时候,家长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孩子。
其实却对自己的孩子一无所知。
《小王子》里,他画了一条蛇吞了一只大象。
可大人却说,你画了一顶帽子。
那些新奇的想法和想象力,就在大人的自以为是中被扼杀。
人总喜欢往高处看,却很少低下头观察。
在亲子关系中,这样的矛盾尤为明显。
家长们总是会嫌弃自己的孩子挑食。
却忘了孩子们爱吃的食物他们一样不会碰。
之所以在家里不挑拣,是因为大人只会买他们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他们看到的和孩子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能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否定孩子。
也许在他们的视线里,会见着比我们更美丽的风光。
唯有真正和他们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