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贱脾气,没有的就羡慕,有了也不一定珍惜。
我没有婆婆,所以看到有人吐槽婆婆的时候,我倒是很羡慕。
但自古婆媳关系就是很难处的,因为一个男人,将两个毫不相干的女人挤到同一个屋檐下,没有摩擦好像真的很难做到,毕竟即使女儿和自己的亲妈在一起,还会有摩擦。
昨天听了两个故事,两个关于婆婆的故事,听完感慨颇多。故事是这样的:
一,大方的婆婆
玲与琳是闺蜜,玲自从结婚生了孩子,就辞职在家全职,婆婆也帮着照看孩子。
玲的老公是独生子,上个一个月月领同样工资的班,一家三口挤在一个六十多平的小两室中,生活过得并不富裕。现在生活成本太高,几千块钱真的很难支撑一个家庭正常的消费,所以婆婆每次来。都会大包小包带瓜果蔬菜或者日用品,来帮儿子一把。
眼看着玲的儿子也大了,需要自己的空间了。玲想换房,几口人在六十平的房间,真的不宽敞,儿子的书籍,玩具,都能堆满一个房间。玲没有多少存款,儿子上了幼儿园,她也出来上班了,做收银员,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够自己花就不错了。
家里婆婆最有钱。婆婆以前的工作比较好,退休了退休金也比一般老太太高很多,而公公去世的时候,还给她留了一笔钱,到现在为止,测算一下婆婆至少有一百多万,她自己一个人,平时特别节俭,花不了多少钱。
玲鼓动老公去跟他妈要钱换房子。换成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可以让老人一起住过来,也方便照顾。
可是平日里一项对儿子大方的婆婆,却死不松口,坚决不给儿子买房的钱,意思表示很明确,这钱是她的养老钱,活多久她也不知道,所以生钱谁都不能动。
为此玲很郁闷,找琳叨叨了好几回,想不明白自己的婆婆怎么就想不通,就一个独生子,养老到最后不就是他们的事吗,把养老钱拿出来先帮帮他们,有什么不好。
二,小气婆婆
琳的老公也是独生子,不过因为琳从大学毕业一直在职场,所以孩子也是婆婆来带。刚开始琳的工资不高,收入几乎全成了家里的开销,婆婆带着自己的孩子,直到孩子上幼儿园,没给孩子买过一件衣服,一件玩具,为此,琳也没少跟玲吐槽,因为看到玲的婆婆几乎包揽了玲儿子的所有吃穿用度。
后来琳从内勤转成了外勤,转做了房地产销售,收入高了的同事,也学所有卖房者一样,开始了倒房,一套变两套,两套变三套。小变大,差变好,也是需要很多钱的,琳没有,这时候婆婆出乎意料的,将所有存款倾囊而出,每一次倒房,婆婆都是全力支持,将自己压箱底的钱一分不剩的拿出来。为此,琳很感动,因为婆婆拿出来的是她所有的养老钱,她把身家性命都毫无保留的资助了琳两口子。
后来琳的事业越做越大,收入越来越高。琳也是感恩的人,对婆婆真的好过自己的妈妈,平日里给婆婆花钱特别舍得,有旅游的机会也会带上婆婆,出门从不让婆婆花一分钱。
而平日里小气惯了的婆婆,也开始慢慢改变,开始给家里买菜,给孩子买衣服玩具,陪孩子去游乐场,吃好吃的。
再后来,玲再张琳吐槽的时候,琳一下子想明白了,为什么玲的婆婆平日大方,却死守着自己的养老钱不放手,为什么自己的婆婆平日里抠搜,但是关键时刻却能倾囊而出,最根本的原因是,媳妇的表现。
一个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的媳妇,婆婆是没有勇气把未来的养老赌上的。而琳的婆婆是个聪明人,她知道了媳妇的感恩之心,更看到了儿子和媳妇过好日子的能力,所以,她即使倾囊而出,也会有安全感。
这让我想起了平日里的一些事情。
比如朋友之间介绍,越有钱的介绍反而越容易,越困难越缺钱的,借钱反而更难,因为谁都明白,借出去是一时的事情,要回来是未来的事。假如你对借钱者的未来没有信心,你是不敢把自己的钱借出去的。
只有自己更强大,才会给别人勇气。人只有自己活的有底气,才会不惧未来。
听别人讲婆婆的故事,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