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睿问发光者/朱恺陪伴社群
栗子的一亩向日葵社群分享107

栗子的一亩向日葵社群分享107

作者: 朱恺 | 来源:发表于2020-05-18 10:15 被阅读0次

    #D108 栗子晨间阅读#

    村民们工作日周一早上好!提前祝大家一周工作愉快!

    今早继续阅读尼采的《教育为何》,作者说这本书是为少数人所写的,他对读者的期待是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必须静下心来,而非匆忙阅读;他不可总把自己和他所受的“教育”带入阅读;他不可期望结束时得到一些类似于结论的标准答案。

    他心静不燥,足以和作者一起踏上一条康庄大道,这条路的目标只有遥远的后代才能完全清晰地看到!相反,如果一个读者情绪激动,急于求成,如果他想要立即采摘整整一代人也未必能争取到的果实,我们就不得不担心他没有理解作者。这里说的少数人,这些人并不喜欢根据是节省时间还是浪费时间来评估每件事情,他们“来日方长”。

    以上这几段话对我有所触动,正如尼采的教育观点一样,他也希望后人看他的内容时也是思考着的,而非功利性的。我们在合上书本以后,也应当还能够思考书本里阅读到的字句。

    第一讲的内容主要围绕教育的扩大普及和缩小削弱的两种倾向。尽量多的知识和教育,意味着尽量多的生产和消费,拥有尽量多的幸福。收入成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一个人所允许具有的文化仅限于赚钱的需要,这一种速成教育,以求能够快速成为一个挣钱的生物,以及一种所谓的深造教育,以求能够成为一个挣许多钱的生物。

    最大可能的普及教育使教育大为贬值,不但不能给人特权,甚至不能使人受到尊敬。

    这两种倾向在新闻界合流,教育的扩展和缩小在这里握手言欢;日报直接取代了教育,无论谁,包括学者,今天如果还有教育的要求,便习惯于依赖这个起黏合作用的中介阶层,它黏合一切生活形式、一切立场、一切艺术、一切学科之间的缝隙,它稳妥可靠,就像日记账簿一向都让人放心一样。

    一个教师想把一个学生送回无限遥远但极其感人的希腊世界,回到教育的真正故乡;可是,在下一个钟点,这个学生就会抓起一张报纸、一本流行小说,或一册这样品质的书,其文体已盖上了今日教育野蛮的令人恶心的标记。

    以上这些内容是1872年尼采(28岁)在巴塞尔大学演讲时候的部分内容。在我们以为大学教育普及时,实际我国大学生仅仅占比5%,而相信我们大部分人也知道大学生涯很大程度是在电视剧和游戏中度过的。如果说读书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赚更多的,很多人又会问,那么努力读书是为了什么?诗和远方?还是先安顿眼前的苟且。面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人攀高枝,有人尽人事,有人归故乡,有人越重洋。

    人类配不上自己创造的思想,就像地球配不上满天的繁星,配不上宇宙深处的巧妙与温情。你有一天也许会冷静,但也许是厌倦了。

    试想,如果尼采在2020活过来了,他是会更快速疯了,还是会一同走入浑水之中?

    这个时代,是不需要哲学家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栗子的一亩向日葵社群分享1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oy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