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67 栗子晨间阅读#
村民们周六早上好!祝大家周末浪得别具一格。
今早继续阅读《全球通史》,这本上下册似乎差不多快读了一个月了,感恩大家不嫌弃。
今早读到法国革命、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提到民族主义,随着法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整个思想观念席卷欧洲和全球。民族主义让促发更多独立运动和民族觉醒。
在此前的很多个世纪里,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相反,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
在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主教们和诸侯们”构成了“德国”,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法国革命以几种方式促进民族主义的发展:
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中央的或国家的语言”,代替方言。建立公立小学网,来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促进了报纸、小册子和期刊的出版,这些读物写得粗浅、通俗,因而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那样的民族主义仪式的象征。
有人看来民族主义是宗教的一种现代形式,伴随着国家(state)或寻求建立一个新国家的势力,占据了教会曾经扮演的组织角色。
什么是民族?仔细想想sasa分不清楚。state、nation、nation-state,country、people?知乎了一下民族主义:
汉语中无法准确区分民族(nation)与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族群(ethnic):我们常说的“56个民族”是56个“ethnic group”,而“中华民族”是一个“nation”。
我们现在强调的政治意义上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这一概念则要上溯至法国大革命时期。“nation”与作为人民的“people”被认为是密切相关的,“民族”是全体国民的总称。
尽管在经验上nation的形成与“国家”(state)关系极为密切,但nation—词最初是作为一种理念、政治想象或意识形态而出现的,换言之,nation指涉的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民全体”或“公民全体”的概念。在此意义上,它和“国家”是非常不同的东西:nation是(理想化的)人民群体,而“国家”是这个人民群体自我实现的目标或工具。安德森之所以将nation定义为“想象的共同体”,正是因为这个定义充分掌握到nation作为一种心理的、主观的“远景”的意义。
看到了一句话很有意思:
“只有一个无神论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反之,只有一个好基督教徒才能成为一个好无神论者。”
大家来帮忙理解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