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文章如棺椁,那阅读就似盗墓。
但万变不离其宗,堪舆风水古今俱都讲它个依山傍水,团山聚气,才能安置陵寝。
各朝代的陵墓,也各有各的等级和规制。

有墓志铭的陵墓,哪朝哪代,无需检索。姓字名谁,一目了然。只管探方下挖即可。

不过古代帝王多是狡兔三窟,疑冢座座。说不定挖到中途,会让你目睹一系列口口口的方块悬疑提示,向东几里,再往南几丈,还有贵妃与朕的春宫猎艳图几张,衣冠冢几座。

还有一种,根本就没有墓志铭。不显山不露水,但在地下冥界的规制恢宏,格局很大。可历经多年,在其上南来北往盗墓贼的脚印很多,可他们却不知自己的脚已经踩在了宝藏之上,就此错过。

余下还有荒园之上,后不见山,前不见水,却非要在一座整饬一新的坟包前面,立上一块“闯王陛下在此落寞”的墓志铭。

众贼好奇,蜂拥而至,开挖一片,掘地三尺,也没找出祖师爷的盗洞一个。更不用说几层厚重封土数尺木炭和白灰膏泥了。

可众贼偏是不信,挖到地心,月黑风高,花钱雇人。

他们还真是在一孔黑洞里挖到了个质似青铜的盒子,砸开铁锁一看,里边儿却是个丝绸包裹的布包。下边还有一个类似现在形制的“烧烤架”。

哈哈!众贼兴起,打开一看,里边却是一张被压成褶皱的纸条。贼头领迅捷用洛阳铲拍死了众人,抓住展开,上书一串白话文如下:

“各位探官,打赏,已经收到。愚人节快乐,欢迎光临。既来则安,礼尚往来,几位很辛苦,朕也不小气,每人回送你们你们一瓶“王致和臭豆腐””

这就是我们的“付费文章”,表里不一,值得深入挖掘和思索。

很多“付费文章”,多只有一个点击浏览,恐怕还是这个作者自己怕太难堪,自己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