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又是和一位老师在一起,聆听老师的教诲,从不会迟到。
人生就是如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的确是我的老师,二十多年前,就读初中时的老师。
影响中的老师,个子中等,一直留着风头,国字脸,经常穿着西服,皮鞋是锃亮的。那种装束,显得是那么精神。从不会有不佳的形象,一出场就是师者典范。
和老师交流也有三五次,不过时间是短暂的,或是检查工作之后,或是乘老师车辆去结算办报账,或是路途中相遇的寒喧几句……总之,老师的模样和影子,一直未曾改变。
谈及生活,命运是真。一生有多少财富不会因废寝忘食地努力而增加,那样的话人生太累,失去生活意义。也不会因那样稳定的收入而好吃懒做地等待,坐享其成。人生就介于忘我的拼搏与碌碌无为地懈怠之间。正常经营自己的人生即可,不要苛意强求。
不必和他人硬做对比,就吃饭而言,一碗炒面,一斤卤肉,一盘土鸡,都能满足生命之需。即使四菜一汤,也得不到满足,还渴望满汉全席。得到了有何意义?还想更佳的美食。痴心妄想下是种病态的生活。
阅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越加沉淀和丰富。如同杏子一样,总要经历开花,结果,青杏子,绿杏子,黄杏子的过程,成熟需要时间,不会一蹴而就,如果强挣扎,只能成为孽巴蛋过早脱落而变得毫无价值。
老师的分享是岁月经历沧桑后的沉淀,我们也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还有“前车辗开路,后车不沾泥”,如此来说,学习永无止境,一日为师,教诲终生,受益匪浅。聆听,学习,会使自我少走很多弯路,如同灯塔,指明航程。
谈其阅读,电子媒介的充斥,大有泛滥时代。吸引人眼球的字眼,八卦新闻,赚取的是点击量,是茶余饭后无聊的话题,有价值的却耐着性子阅读和思考的不多。还是纸媒好,边读边思,是与智者的对话和交流。读书从不会珊珊来迟,人生因阅读促使自己丰满,和自我能力的提升,读的久了,自会芳华显露。
也说写作,老师更多的是给我点赞。写就要写出属于自己生命迹象的文字。他还例举:故土栽植沙枣树,别看外皮粗糙,但其耐活,生命长久,阻挡风沙,改变环境极其适应。梧桐虽好,外皮光华,叶子硕大,不适应乡土,是栽植不活的,即使人为地供养,终究经不起岁月的磨炼。他还谈到我的《园墩子,老槐树》《我的家乡泗水堡》等文章,就是适合乡土的文字,有生命力和价值所在,今后可是我写作的方向。老师还是免不了对我的称赞和鼓励,“文采已有高度,继续努力”。
开怀畅饮,酒中见性情,酒中是真言。觥筹交错间,交谈的是有价值的话语。我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表达,老师点中:你在思考,就是吸收,肯定又是一段文字中表达。
夜深了,耳畔萦绕的还是老师的教诲话语,思考后用文字记录感悟,也是足以令人兴奋的事。
感谢老师的教诲,前行路中继续努力。不论收获,耕耘也是种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