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年前,王尔德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用这句话去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或许最精准不过了。
作者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的主人公菲利普的身上所概括出的:“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借此就有了下一个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在《人性的枷锁》读完之后迫不及待的走进了《月亮与六便士》,读之前,同事告诉我这个小说讲的是一个人为了艺术竟然可以放弃所有,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博弈。在真正走近内容时:“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劵经纪人,一夜之间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哪里画画,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勾引朋友的妻子,导致他自杀,这些都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忍和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得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是他对艺术有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那种热爱和激情,至今读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只是对于这个人物本身,我充满复杂的感情。
“ 世界冰冷而残酷。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必须谦卑。我们必须看到宁静之美。我们必须隐忍的生活,这样命运之神才不会注目我们。让我们去寻求淳朴、善良者的爱吧。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我们小小的角落,像他们一样平静温顺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斯特洛夫在思绪的海洋里遨游,在热情、乐于助人的斯特洛夫的角色之下,或许涌现出的是人性最本真的善良,也许越是善良、同情别人的人,在自私、冷漠者的眼里都是多余的,斯特里克兰的冷酷无情是人尽皆知,不管是对亲人还是朋友。斯特洛夫在他艰难困苦之际,给予他帮助和照顾,救他于危难之中,醒来之后不仅没有一丝感激,反而抢走别人的妻子,甚至没有一丝忏悔,“这个可笑的小子喜欢助人为乐,这是他的命”。这句话的解读多多少少都有些看不清的内心独角戏。
只是在冷漠、无情的性格装扮下的斯特里克兰对艺术却有着独特的激情。“你知道吗?一个人要是为情所困,就会对世界上的一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就像被囚禁在小船上摇桨的奴隶,身不由己。攫住斯特里克兰的那种激情,正如爱情一样蛮横,让他迫不得已。
最终,斯特里克兰带着对艺术的热情来到了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娶妻生子,与世隔绝。创作出了经典之作,走进了艺术的巅峰,只是在小说的最后留下的只是虚无,所有的一切艺术都在一把大火中消失殆尽。
读来久久不能平静。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既带有对现实生活的粗鄙与肉欲,也有着无人能及的超凡的意志和精神追求。讨厌的是他人性的残忍与冷漠,敬佩的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忍受了生活的苦和理想的甜,或许直到去世他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会成为世界的艺术品,对于在生活的折磨中,所能做到的就是借助艺术抒发内心的情感,复杂而深沉,不被人理解。但是有多少人能被别人理解呢?别人又能理解了我们什么呢?
值得久久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