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智能手机以前,每天打开电脑都习惯看看网易,看看弹出来的QQ新闻,然后开始工作。看的大多是喜欢的内容,娱乐,奇闻怪谈,电影之类的。
还记得07年结婚的时候,老公说要不要给我换个新手机。秉承着结婚后就要过日子的理念,我说,买什么?现在不都说很快就有3G手机,能视频电话的那种,到时候咱一步到位换个那样的。不过当时确实是穷,说这话也就是给大家个台阶下,心里也期翼着或许不久后真能买一部那样的手机。
确实也没过很久,智能手机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了大街小巷。任谁也没想到,起初手机的地位和家里的冰箱彩电一样,属于高等的代表身份和家庭收入的大型家用电器一类;接着,人们便惊诧着议论说连要饭的都有手机了;再然后,那些不算太过时落伍的人还没来得及鼓捣明白智能手机怎么用的时候,它已经成了许多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是的,离了它就不能活的,生命中的一部分。
手机之所以能这么重要,还是要仰赖于各种手机软件,聊天的,查资料的,娱乐的,炒股的,听的看的玩的乐的走的吃的用的,囊括了几乎人们感官和生活的全部。它确实有着它的重要性。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好就有坏。
我现在经常刷的有这几个方面:一直喜欢的并且坚持追更的电子书,微信,头条,简书。这些都是每天最少打开一遍的,其它诸如淘宝,腾讯视频,美团之类的功能性的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打开。我发现现在人们思想上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种是沉浸在各种快节奏中追捧着享受着,一种是看透浮躁想要慢下来的。
我是80后,在写信,攒钱买邮票,眼巴巴盼着收信时的忐忑和激动心情的时代尾巴上,过了几年。深切体会到了,快节奏的一切带给自己的浮躁和不安全感。就是觉得,也不知道是哪出问题了,总有一块地方觉得不得劲。或许,这就是两极分化的原因。
手机没电了回头接着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