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双向奔赴,成就旷世友情

双向奔赴,成就旷世友情

作者: 不一样的烟火100 | 来源:发表于2022-08-24 14:42 被阅读0次

    今天讲一个暖心的故事。

    因为它发生在皇帝与臣子之间,所以更显得弥足珍贵。

    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致使国力大为削弱,塞外胡人趁机入侵(其实,由于多代皇帝的怀柔政策,胡人们在中原已立足久矣,对都城洛阳早形成包围之势),中国北方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烈的一段时光,时长达百余年。

    其间,为了躲避战乱,汉民们纷纷渡过长江逃往南方,主要是北方各大士族,史称“衣冠南渡”。中国迎来了它的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由此,经济重心从此南移。

    在南渡的人流中,就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一一皇家远房宗室司马睿和士族王导,从此,他们将开启互为信赖,永不言弃的友情模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到南方的司马睿无人问津,门庭冷落,在没有利益可言的情况下,南方士族互相观望,按兵不动。

    为了摆脱困境,王导屈尊主动出击去结交本地士族,与他们喝酒聊天,谈论时局,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博得信任,从而争取到南方士族对司马睿的支持,把司马睿推上了南方霸主的宝座,史称东晋(晋元帝)。

    司马睿对王导的感激之情自然不必再说,有史记载,登基那天,司马睿竟要拉王导同坐御座,这是一种真情流露,因为无以为报,所以愿平分天下。这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随着政权的稳固,琅琊王氏的势力越来越大,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与此同时,有个别王家人开始飞扬跋扈起来,比如王导的堂兄王敦,有了起兵谋反之意。朝野上下有了传言,说什么“王与马,共天下”。

    晋元帝司马睿此时如坐针毡,极为生气,一方面他不可能任局势继续发展需采取行动,另一方面又放不下与王导之间的感情左右为难。

    考验友情的时刻到了。

    堂兄王敦终是没有听从王导的劝导起兵谋反了,这一刻,王导与司马睿的友情被逼入了绝境,任何一方言弃都会使这段多年缔结的感情顷刻间灰飞烟灭,还好,历史没有把这份美好无情的撕碎,留给了后人更多的回味。

    王导再也坐不下去了,他脱下官爵朝服,双手捧着上殿请罪。而司马睿下意识地起身相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了东晋王朝,君臣之间消除了猜忌和迁怒。

    王导极力劝说王敦退兵,维持了东晋王朝的稳定,并在司马睿去世后,尽心辅佐两代皇嗣,为东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后话。

    反观王导和司马睿这一对特殊的君臣之谊之所以能善始善终,固然有利益关系,司马睿依靠琅琊王氏家族的力量站稳脚跟,进而登上王位;王氏家族在司马睿的重用下实现了利益了的最大化,这是共存共赢的好事,但双方的互相欣赏,双向奔赴也是不容抹杀的。

    王导出身名门,看重“法统名分,君臣之义”,有敬畏之心,即便自己在帮对方建立王朝时立下再大的功劳,也懂得君臣之别,对皇权从无非分之想,故,子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司马睿虽贵为皇室宗亲,但初期力量薄弱,成事后懂得感恩,没有被皇权蒙蔽双眼冲昏头脑,始终以礼对待王导。

    所以,这旷世的友情才得以保全并延续。

    现实生活中,利益是友情的试金石,见利忘义之徒不但不配拥有真挚的友谊,而且会为背叛友谊付出他应有的代价。

    战国时代的李斯和韩非是同门师兄弟,师从荀子,学成后都想有一番作为。李斯的志向是拜将入相,利用自己的学识建功立业,后成为秦国的丞相,为始皇出谋划策,其在政治经济上的建树影响深远,大家熟知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以及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等都出自其智囊团,可谓功勋卓著。

    然则一听说韩非要来秦国谋事,就打起了算盘,因担心秦王重用对方而忽略自己遂劝秦王击杀韩非,秦王痛惜韩非大才,但又知其不为己所用必将成为灭六国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故同意。

    就这样,李斯捧毒酒灭同窗,留下了千古骂名,而自己也因篡改圣意一步步滑入宦官赵高设置的陷阱,最终被腰斩弃市,不得善终,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令人嘘唏不已。

    杨降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好的友情互相成全,双向奔赴,是人格的极致体现,因其难得,故而珍贵。

    如有幸一得,请务必珍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向奔赴,成就旷世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sg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