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想象这样一位教人“成功”的大师:
他不传销,不卖课,不兜售独家的的成功方法论,反而写了本书,5次劝你“放弃私欲”,7次让你全心“利他”,16次提醒你“自我牺牲“;
他不发明花里胡哨的新概念,反而到处宣讲年轻人眼里“浓到齁”的鸡汤,甚至批评有些年长者不该沉默,应该勇敢说出“陈旧的说教”;
他写书宣扬努力,积极,热情,坚持不懈,永不言败,却并不轻易说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而是冷冰冰告诉你“最高领导者和常人之间存在天壤之别''。
你是否已经开始迷惑——这人是在教人成功,还是在教人做“圣人”啊?
他有什么资格教别人做人?他自己是圣人吗?他自己牺牲了吗?
或许他还真有资格。
读到这,如果你还没被劝退,甚至对这样的书产生了些许好奇——恭喜你,你可以试着打开《斗魂》,理解稻盛和夫了。
稻盛和夫?何许人也?
在日本,他被誉为“经营之圣”,塑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功成名就,万人敬仰,让马云三次登门求教,任正非自愧不如;
他65岁退休,将所有股份送给公司员工,自己分文不取,皈依佛门;
13年后,日本首相亲自登门,请他出山,挽救负债1.5万亿日元宣告破产的日本航空。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下它必然“晚节不保”。但稻盛和夫没有选择明哲保身,以78岁高龄复出出任日航CEO,立下的第一条规矩,是自己不拿一分工资。
424天后,日航做到了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这是“稻盛和夫”式奇迹。而这本《斗魂》,就是奇迹背后的心法。
01 《斗魂》的正确打开方式
必须再次提醒的是,如果你是“鸡汤敏感”体质,《斗魂》真得很劝退。这本写于1990年的培训小册子,在当下这个上升通道关闭,内卷不断加重,躺平主义流行的时代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即使是我在读的过程中,也不断要与反驳和吐槽的念头做斗争。
要反驳实在太轻易了。一句国情不符,脱离时代,或者雨我无瓜,都能够轻易打发掉这样老旧陈腐的价值观。
人人胸怀大志的上升年代已经过去了。你我不是高管,不是老板,只是普通的芸芸众生,是刚摆脱原生家庭又跌入内卷时代996大军一员。
仅仅是作为常人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书中的准则,正确打开《斗魂》呢?
试着换个角度。
不要把这本书当成成功学。不要当成老先生在“教你做人”。把它想成一本历史书。
这样,你或许像我一样感慨,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几十年前,还是一个鼓励年轻人向往崇高,追求理想,激情燃烧的年代。
那个时代或许回不去了,有些教诲或许也过时了,但那样的精神,值得你我怀念和尊敬。
抱着这样的态度,或许你能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些“以不变应万变”的人生准则,值得我们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思考,获得启发。让我试着解读《斗魂》里三个关键词——
成功方程式,纯粹的愿望,保持梦想。
02 成功方程式:人生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看到这节的标题,你或许会哑然一笑:都2021年了,还有人敢宣扬“成功方程式”啊。“成功学大师”都不这么传销了吧。
如果他不是稻盛和夫,如果不是相信他的真诚,或许我只会一笑而过。但既然已经决定尊重长辈的真诚,我决定严肃一点,用当下的问题视角,重新审视这古老的道理。
稻盛老先生的方程式,是在回答一个问题:能力极为平凡的人怎样才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功?
这是一个很勾引人的问题,问到人的心坎儿里去。我们大多数人会自认为是平凡的人,又同时想取得不平凡的成功。
用互联网的话语说,切中多数人的痛点,是个很好的需求。
老先生给出答案:人生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相信看到这里,对鸡汤有耐药性的人已经开始嗤之以鼻了:
这不就是正确的废话吗!这种方程式我能写一百个!
这方程根本不对,要我来写,人生的结果 = 运气×运气×运气!
老先生看到这样的反驳,会怎么说呢?我想他会说,说这种话的人,思维方式可能只有-50分吧。希望他们能早日摆正心态,重新积极乐观地投入人生呢。
简单来说,人生并不是一道物理题,需要把所有的参数和变量都罗列出来,因此,用公式来抽象人生,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非常妥帖的比喻。不过公式的的确确能传达一些重要的道理:人生的结果,主要由个人的能力,热情,和思维方式决定,而他们之间,是相乘关系。
你是天生的舞蹈家,但你对舞蹈毫无热情(热情=0),那你或许很难在舞蹈上获得人生的成功。即使你获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也很难面对内心的拷问。
你根骨清奇,感官敏锐,热爱与人交手,但你没有选择做一名警察、武术教练或格斗家,而是去当了小混混的头目收保护费,参与黑帮火拼(思维方式=负数),那你的人生有很大可能在扫黑除恶之后跌入悲惨的境地。
有人或许会反驳:说到底,人生的结果还是运气决定的,你要是投胎在底层,又或者出身残疾,就算再有能力,再有热情,又如何呢?
这是个尖锐的反驳。在极端的情况下,一切人生方程式都是失效的,正如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没有幸福和良好生活可言,连写诗都是轻浮的。
但这是个钻牛角尖的反驳。
我们读书,听长辈的教诲,不是为了探求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人生普遍真理(它也不存在),而是从他人的经验和人生体悟中,获得对自身的观照,从而更笃定地走自己的路。
而稻盛老先生的方程式,就是一个很好很基本的思考起点。
03 纯粹的愿望 vs 黄金圈原则
在“纯粹心灵迸发的热情”一节里,稻盛老先生提了个问题: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呢?他的答案是:渗透到潜意识中的愿望的纯粹程度。怎么理解呢?全然的纯粹,是“完全放弃私利私欲,全心全意为世人、为社会做贡献”,即使不可能做到,也要往那个方向去努力。
一理通而百理明,有价值的道理与道理之间,往往可以呼应和对话。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很有名的原则:“黄金圈原则”。
什么是黄金圈原则?
它出自一个非常有名的TED视频,主讲人是 广告人Simon Sinek。他基于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总结出一条反常识的经验:世界上所有伟大而令人振奋的领袖和组织,他们思考行动和沟通的方式都完全一样,但跟所有其他人的方式完全相反——也就是黄金圈法则。
简单来说, 黄金圈法则是一种以目标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它强调要按照目标—方法—行动(Why-How-What)的顺序思考问题。 而大部分普通人的思考路径是What-How-Why。
思考Why,就是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的信念是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Simon Sinek举了苹果公司做栗子。一般电脑产商宣传自己的商品时,是变着花样说“这是一个好产品”;而苹果公司的做法是:“我们是一家想改变世界的公司。这是我们改变世界的产品。”
“改变世界”,硅谷创业公司最常见的说法,而其中涌现了许多成功的创业企业。想清楚Why,不正可以说是想清楚自己从内心深处迸发的热情所在吗?
想清楚Why,并充满热情的投入进去,是成功的关键。不过要提醒的一点是,所谓关键,并不等于充分条件,也不等于必要条件。但关键之所以为关键,或许可以说,这样的初心是内含于我们对于成功企业的想象之中吧。
04 保持梦想 vs 幸存者偏差
在“保持梦想”一节中,稻盛老先生讲述了他的一个癖好:他很爱做“白日梦”。他在梦里拓展他的事业,不停地让想象力展翅飞舞,在脑海里日复一日地做模拟演练。久而久之,”白日梦“变得栩栩如生,转而成为强烈的愿望,进而奇迹般的,有时漫步街头时,某个与我的愿望相关的事物,会突然跃入他的眼帘。
梦想成真了。
于是,稻盛老先生告诫我们:绝佳的机会往往隐藏在毫不起眼的情景之中,只有具备强烈目标意识的人,才能发现这种机会。
老先生的道理都很朴实,但是如果愿意深思,朴实的道理背后往往能勾连上更为前沿和科学的道理,比如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这个理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听过,也或多或少明白它的意思。它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出自二战里美国 哥伦比亚的沃德教授。他当时研究的课题是“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当军方的人眼睛都盯着幸运返航的“幸存者”战机的时候,只有沃德教授敏锐的意识到,真正该思考的,是被忽视的那些没有幸存下来的战机。
“幸存者偏差”的概念很快推而广之,用来解释许多情形。举一个日常化的栗子,一名妈妈怀孕后,逛街的时候会突然发现街上的孕妇密度高了许多,而没怀孕的时候却从未觉得。
是大家突然都想生孩子了吗?不太可能。这是因为成为孕妇后,其他的孕妇在她的注意力里“幸存”了下来。
同样的,想让机会在你的注意力中“幸存”下来,你必须成为一名对机会敏感的人,而稻老先生提供的训练方法,就是——培养强烈目标意识,保持梦想。
05 人生如戏,敢去想象好未来,是拥有好未来的前提
《斗魂》人生哲学的第一节,是“人生如戏”。经营哲学的第一节,是“企业如戏”。老先生明示了自己的经营哲学脱胎于自己的人生哲学,而“戏剧”比喻,就是稻盛老先生最基本的人生观。
把人生比作戏剧,有很多值得深挖细究的地方。一出戏剧从无到有,粗略来说也要经历三个阶段:编剧,导演,演出。人生是完全自编自导自演吗?不尽然。你没法编出你的出身,你的家庭,你的国籍,你的历史。人生是按照已经规定好的剧本演出吗?也不尽然。否则就落入了命运决定论和虚无主义了。
那人生是怎样一场戏剧呢?在我看来,人生是一场规定情境下的即兴剧。情境的编剧是天意,而是把这场即兴演成一场悲剧还是喜剧,掌握在你的手中。
而紧接着的问题是,你还有想象一场好未来的喜剧的能力吗?
我们越来越强调运气。仿佛美好的一切都是某个神秘存在的赠与,而非自我可以把握的命运。我们似乎已经无法想象一种“通过自我努力达到人生幸福”的剧本。
稻盛老先生说,要想做成某件事,首先必须坚信事情一定能成功。
同样的,想要获得一个好未来,首先必须坚信自己能获得一个好未来。
是,我知道有很多个人能力不可及的因素横亘在前,社会的结构性压迫,风险社会到来,时代的不确定性剧增……年轻人在网上调侃,“累了,毁灭吧”。但是,一旦调侃在一次次重复中沉淀为潜意识的信念,那“毁灭”就绝不仅仅是调侃了。
举个栗子。你生病了。把情况想严重点。病入膏肓,没有特效药,医生都对你说,“我尽力”。这时候,你觉得你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
在朋友圈发“算了吧,毁灭吧”?
在病房摆一个观音娘娘像,每天求神拜佛?
想想医生会怎么说——“放宽心”,“积极点”,“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够痊愈,那你几乎不可能获得痊愈。
当然,这并不是再说得了绝症的人只要相信能痊愈,就会神奇康复。而是说,你必须抱着“我一定会痊愈”的心态去积极治疗,才有最大可能获得痊愈的“奇迹”。
而想象一个好未来,至少没有从绝症中康复那么难吧?
如果你想试着相信,可以从《斗魂》这里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