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多钟时,丽丽站在厨房里,窗前的水池里积攒了前一天的碗筷,有一搭没一搭地洗着。
透过窗户能看见大马路上的行人,还有不远处红绿灯交错的十字路口。这个时候路上没有很多的行人,只偶尔有一辆汽车,或者是一个骑着电动车赶早班的人。
红绿灯在街头交替变换地闪烁,它可不管有人还是没人,就是这么倔强,守护着人多时的井然有序和无人时的寂寞清醒。是不是每扇窗户里面都有她这样的一个女人呢?她守护着这扇窗,守护着这扇窗子里和谐的气氛。那是一个家,家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可是不是所有的家都是温暖的,幸福的家温暖和谐,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却是各有各的不幸。丽丽记不起是谁说的这话,还真是经典中的经典。
丽丽的爷爷和奶奶成亲时,那是旧社会,据奶奶说她之前就没见过爷爷,正宗的家长包办婚姻,爷爷比奶奶大七八岁,当过一段兵,模样也好,飒爽英姿的,对奶奶也很好。奶奶无疑是幸运的,奶奶育有两女一子,我的父亲居中。
丽丽的父母的婚姻时代已提倡起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几千年形成的男尊女卑的观念,这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也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喜的是两人婚前有了见面这一过程。眉眼周正,四肢健全,家里能过还求什么?扯身衣料领了结婚证齐了。
丽丽是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女孩。爷爷奶奶宠她,爸爸妈妈爱她,虽然她也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被轻视的。世界在她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使有一些误会,她相信爱是一种无所不能的良方。善良温柔的丽丽在这样一个大千世界里,能生活的顺随顺意吗?
那时丽丽是个很活泼的女孩儿。学校里成绩不前不后,也没有来自大人的压力,上学只是上学而已,不懂父母做农事的辛苦,她上学走之前伸手向父亲要钱时,没有一丝的愧疚心里,其实那时家里已经拮据了。她只考上一所不入流的高中,这在她们那个乡村已是少有的了,女孩们多数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退了学。她能上继续上学自己也喜欢。她不想退学并不是多么的喜欢学习,也没有想过要靠知识来改变命运,她什么都不懂,是一个无知的懵懂少女。一切都是随缘吧。
丽丽上学的时候,没有接触过多过的课外书。小的时候只有连环画儿,丽丽虽受宠爱,生在农村的她,爷爷奶奶父母却很少给她买这些认为无用的连环画的。在那个未入流高中快毕业时,学校才成立了名义上的图书馆,学生其实还是读不到那好些的书。私下里传看的是有人带到学校的梁羽生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女生最爱看的是言情小说,都为书里最美,最纯的爱情打动,又为故事的悲剧而悲泣。丽丽就是深陷其中的一个。
爱情是美好的,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多么伟大,可以超越年龄,跨越贫富,翻过阶级的大高山,多么美好。然而爱情的最终落脚点还是生活。那时,学校的风气已经不正,高中学生不准谈恋爱的校规形同虚设。
有高年级的一个女学生,暗恋老师,她是那老师的课代表。女学生长得高个,瓜子脸,很柔和很母性的一种。男老师比她大不了几岁,个子虽然挺拔,但头发从来都是乱蓬蓬的,脸不知洗了没有,张嘴说话露出一口黄牙,左右手食指和中指也是黄红色。不过他上课倒是妙趣横生,很受欢迎。他不修边幅的尊容 是很适合那个时代文学艺术形象的,吊儿朗当的。谁年轻时没有文学梦,谁不想当个文艺青年。女同学对老师崇拜,和老师恋爱了。同学们和老师们大都知道,只是呢都心照而不宣。那时女人对男人的爱,多体现在为男人洗衣,做饭,之后才是自己的理想和事情,理想实现不了就放弃了吧。只要男人事业能做的好好的,这就行了,更多的还是对男性的依赖。举案齐眉和半边天不过是更多的一种体力上的劳动体现,并非是妇女的地位体现,在情感的相互输出中女人投入更多更深了,一种母性爱的光辉在闪耀,一种奉献的深情在表露。
高中毕业后,那个女学生据说嫁给那位老师,后来那老师被除名了,两人在城南开着饭馆,女人亲自做手杆面来卖。
就像有人说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而幸福的童年是用来是用来治愈一生的。青春期的爱情,不光有自私的爱,还有母性的光辉在里边。丽丽想,大约说的就是自己吧。用幸福的童年来疗愈一生。
刚上高中的那会儿,丽丽依旧是没心没肺的。不过每学期下来,学习成绩排名的前三位,她总还是注意的,虽然无论她如何努力也进不了前十名。
第一学期开始时,班干部都是班主任老师定的,后来竟然一直未变,班里的那个团支部书记为什么是那个学习倒数的女孩儿?那个学习委员为什么只是一个学习平平常常的女孩儿。纪律委员是一个经常违反纪律而调皮捣蛋的男孩子。倒是学习班长这位人物是实至名归,成绩排名第一。不过她还不认识他是谁?长什么模样,那时候男生和女生都不怎么说话。班主任老师是一位看起来慈祥,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当时真没有多想过,还是自己太天真了。所以才会有无畏无惧,才会要用一生来桎梏自己吧?丽丽想到这儿叹了一口气。碗洗完了都放进了橱柜子里。用锅接了水,放上小米,又削了根山药放进去,开始煮饭。
毕业的时候,丽丽知道了那个团支部书记的父亲是县里人事局的秘书。那个学习平平的女孩儿的哥哥是税务局的局长。跳皮捣蛋的干部父亲是某个厂里的生产厂长。原来都是有来头的,都是有背景的。什么的为人师表,什么一视同仁,她毁了丽丽的三观,给她进入社会上了一堂关系课。不过是丽丽所不齿的,厌恶极了。
确实,自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只是以一颗无知无畏的心来闯荡和挑战这个世界。现在想来。她恨自己为什么没有读过那许多的书?没有读过萧红,没有读过张爱玲。是啊,书籍只是向她翻开了小小的一角,美好的一角。生活却是一只巨大的网,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而在拼命挣扎的一张关系复杂的网。
当丽丽终于注意到那个男生的时候,上课的铃声恰恰响起。教室门“砰”的一声被撞开,他跃上讲台之后,全班的同学从安静的等待中看见是他之后又哈哈大笑。他湿漉漉的头发,还滴着水珠,白皙的脸庞上一片红云,羞涩的一笑,抹了一把额前的滴水,跳下讲台,跑回后面的座位。却一个踉跄差点被我给绊倒了,顾不上回看,坐在最后排自己的位置。他很低调。
丽丽又想起很早以前和父亲的对话,哦,那不能叫对话,从头至尾丽丽都没有说一句话。父亲那一次是喝醉了酒,回来的路上又跌了几跤,鼻青脸肿的。父亲已经多年不曾醉过,那一次搂着丽丽痛哭,一直喊闺女,闺女,我的亲闺女啊。那时丽丽已和这低调的男人做了夫妻。父亲是开明的,因为那时候并不象现在,谈恋爱就已经非常另类了。丽丽那个时候要死要活的,非要嫁这个男人。父亲同意了,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是一生的承诺。爱他就爱他的父母兄弟,爱他就为他守住后方天空。
丽丽是爱丈夫的,无畏的那种,可是不知怎么到后来就变成的卑微的那种,为爱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
丽丽和丈夫最大一次的吵闹就是这样被父亲的一顿醉酒给化解。离婚都丢人,孩子也没了亲娘。母亲说,一个巴掌拍的不响,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就是你让他,他让你。一个锅里搅勺子,那有不磕磕碰碰的?谁家的锅底还不冒烟了?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要给男人留面子。再想想你可爱的女儿,婚姻是什么呀?婚姻就是你要忍耐,就是你要担当,你要做所有的一切。丽丽没有说话,第二天的时候,丈夫来叫她,就起身走了。
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让父母为自己牵挂。过好自己的日子,点亮万家灯火里那一扇小窗。等候女儿归来时的欣喜。
久而久之丽丽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别人,却从来不是她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