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气氛不活跃这个问题,长久以来困扰中小学教师的授课。借助这次县里组织的小微课题研究活动我们打算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现象:老师在上面一个劲的讲,生怕讲不完,偶尔来一句,会不会?懂了吧?学生端正地坐着,似乎都在认真地听讲,却没有一个学生吭声。像这样沉闷的课堂的气氛,学生由始至终都是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累,老师也累,一堂课下来,学生很疲惫,老师也心力交瘁;但是,课堂效果却没有达到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好,甚至相差很远。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
针对这个现象我们进行分析。首先这是人的惯性使然,教学分为教与学,作为引导者教师在看到知识受体的积极性不高会自然而然而多讲多说希望以此带动课堂气氛,让气氛活跃起来。这是一种惯性思维----既然你积极性不高那么我就多讲大声讲、不喘气的讲这样你们也会被我带动起来或者说整堂课看上去会显得活跃。但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我只要坐着认真听就好了的思想。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老师越讲越多越讲越累直到嗓子哑了直到身心具疲。作为学生,还是比较认真的学生可能一开始抱着老师讲我要认真听的心理。可是一直听一直听不知不觉就走神了,更别提那些一开始就看热闹的学生了。
所谓教学拆开来讲就是教与学,而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然后做出理解并加以表达。老师得到学生的反馈及时修正引导学生。这才是趋于完美的教学过程。那么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开始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了奖励,也就是正强化。我们选取学校的一个成绩中等的班级进行实验。只要是上课对自主理解、探索性的问题做出回答的同学发送卡片。开始的时候效果良好后来我们渐渐的发现一些问题---有的同学举手但是被叫起来后回答的问题文不对题有的甚至根本答不上来,只为了卡片。再后来大家都有卡片了课堂气氛呢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我们立即组织学校教职工进行研究,后来从一位之前在辅导班工作的教师口中知道了答案----学生的卡片可以干什么? 一针见血,不能变现!于是我们建立了卡片兑换奖品的机制,学校教职工自发的凑钱买了一些小学用品。笔记本,钢笔等 钱虽然不多但是看出了我校教师对待教育的热忱。此举一出收效良好。于是我们立即进行全校推广,收效很大。就这样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制度延续了下来。
后来我们又对这个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改----有正强化就要有负强化,有惩罚。鞭子加糖法力无边。罚什么?当然是罚卡! “不容易得来的卡片还等着攒起来兑换奖品呢,可不能因为犯错误的丢掉。”同学小c这样说道。 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制度在改善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对一些学生的品德教育、日常行为有相当的影响力,一举两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