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应对能源危机

应对能源危机

作者: 身边的朋友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13:34 被阅读0次

能源危机解决方案

(一)我国能源问题

1.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

2.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3.粗放式的能源利用给我国能源消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4.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5.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应对能源危机

(二)应对措施

“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仍然是构建中国能源发展的总方针。节约能源已经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发展节能型经济,通过立法鼓励和引导全民节能,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中国能源紧张和安全的长远之策。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益、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而言的。旨在建立一种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

我们要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系统及保障系统。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当前中国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核心内容是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

应对能源危机

解决中国能源需求,既要立足国内能源供应,也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能源战略的思维上要有世界眼光,与其他国家积极开展对话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对外能源合作方面,要坚持多元化的方针,坚持资源供应地、合作方式以及能源资源品种的多样化。按照互利互惠、共赢双赢的原则,加强与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的合作。

现在,中国正在积极与美国进行能源政策对话,与俄罗斯等能源大国合作,这对缓解中国乃至世界能源紧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根源是国内日益尖锐的能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清洁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大于供给,供求矛盾上升,石油成为中国清洁能源需求增长最快而供给能力日益严重不足的品种。

在中国所有能源安全问题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安全问题。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国内石油供应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会受到西方跨国公司的挤压和政治势力的排挤;中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将使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凸现;缺乏健全完善的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没有国际公认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美、日等国在中国周边军事渗透构成威胁。由此,应对石油安全挑战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

相关文章

  • 应对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解决方案 (一)我国能源问题 1.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 2.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3.粗放式的能源利用给我国...

  • 应对能源危机

    解决能源危机的办法,一是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资源消耗,实现清洁煤燃烧以减少污染;二是开发新能源,积极利用再生能源;三...

  • 应对能源危机

    许多技术的出现反而加剧了能源的消耗,这是不可避免的。许多技术和人类息息相关,停止技术的研发有些不切实际。我们无法因...

  • 能源危机 如何应对

    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危机越来越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为了当今世界的重中之重。 节能,说...

  • 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一是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资源消耗,实现清洁煤燃烧以减少污染;二是开发新能源,积极利用再生能源;三是开发新材料、新工艺...

  • 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使得...

  • 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被越来越多的利用消耗,不可再生的如石油,煤能化石能源日趋减少,也就产生了全球性的能...

  • 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反映了人们对未来人类需求的担忧,目前来说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 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世界一些工业化国家都在采取节能措施,联合热电(又称“同时发热发电”)就是比较热门的话...

  • 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不断消耗,能源危机逐渐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资源枯竭,土地资源被逐渐的破坏,人类拿什么来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应对能源危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wq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