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
不管“祛魅”与否,人生的意义仍在

不管“祛魅”与否,人生的意义仍在

作者: 蓝矿 | 来源:发表于2023-07-07 08:49 被阅读0次

我不知道小狗小猫和小鸡小鸭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只知道人是相比动物更加在乎意义的生物。

否则人间就不会有图腾和神话,也不会有文字与算式,不会有科学创造发明,不会有思想和知识,不会有爱国主义和各种各样的旗帜,也不会有各种宗教与教堂,不会有兵马俑,埃菲尔铁塔和自由女神像。

但是现代社会中,意义又并非像花岗岩那样坚不可摧。自从科学理性层层揭开宇宙和自然的面纱,把统治人类心灵千年的宗教赶下神坛,意义这样东西就不再像宗教昌盛的古代社会那样至高无上,人类也失去了一份重要的心灵抚慰。

本来人人都知道人总有一死,再古老的建筑也总有一天会垮塌,但是宗教告诉人什么是永恒,它一度让人相信人死后还有灵魂留存。

可以这么说,科学理性在破除人们对神灵、上帝以及灵魂和星球不灭等的盲信,自我获得解放之余,又让人一下子失落了本来赖以扎根的精神信仰,这就是马克思·韦伯所谓的“世界的祛魅”。原来从超长期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人类社会也是稍纵即逝,难怪今天的马斯克如此迫切地着安排人类的火星之旅。

但是进入上世纪初,情况又立刻有了反转,今天所幸的是,科学在它自己的快速进展中,反过来发现了自己的不完美,遭遇了种种一时不可解释的神秘,比如现代量子力学实验揭示了世上可能真有上帝般神奇的东西。当“上帝”遇到闹家庭矛盾等堵心事情时,确是会出门散心,会摆开一桌“掷几盘骰子”的惊世骇俗“真相”。

那么,人类兜了一个“祛魅”的圈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底层逻辑是否又回到了古代社会或中世纪呢?答案又是否定的,因为科学家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所发现的“上帝”,它跟过去的感性神话故事和圣经中所描述的上帝,确是两个有云泥之别的角色。科学家凭借理性所发现的上帝,可能是包括人类精神世界在内的万事万物的九九归一,他们遵循着同一个宇宙法则。至于人死后灵魂的有无则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就如“薛定谔的猫”,箱子打开后,生与死各有相等的概率。

在信与不信之间,可能才是人类可攻可守,能够进退自如的最佳状态。全信神灵或者上帝容易让思想和身体的懒惰者听天由命,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过得像个奴隶或囚犯。反过来,认为科学无所不能,科学所向无敌的唯科学主义,工具理性一统天下,又容易让人看破红尘失去敬畏之心,容易令人唯利是图,甚至醉生梦死与及时行乐,或者因为对意义感的怀疑而忧郁症爆发。

唯有人们通过现代科学的成果,认清自己是不确定中的确定,是虚无中的意义创立者,自我价值的赋予者,即使作为上帝手中的骰子,也有信心与力量瞻前顾后,脚踏实地负重前行,用自己的进取和努力去感动上帝。

相关文章

  • 韦伯,人类的梦醒时分是祛魅——伟大的思想4

    先说“祛魅”是什么意思?这是韦伯被人引用最多的一个术语,叫做“世界的祛魅”(德语Entzauberung,英语di...

  • 祛魅

    今天听到一个新词“祛魅”,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也可以叫做“世界的祛魅”,这个词字面的...

  • 祛魅

    韦伯被人引用最多的一个术语,叫做“世界的祛魅”。 祛魅意味着什么呢?简单说就是用理性的力量驱散了神秘的魅惑。马克思...

  • 祛魅

    今天又发生了一起名人PC事件,直教人呼无可奈何。我写此事,并非为了蹭热度,也非为了立时翻脸,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他,而...

  • 祛魅何为魅

    祛魅不是连接的问题,是主动权的问题。并不是什么神秘事物都是可以“祛”的“魅”。现代人眼中也有很多神秘事物,比如暗物...

  • 石山子木屋:经典小说“祛魅”与“复活”之《水浒猎人2》

    石山子木屋:经典小说“祛魅”与“复活”之《水浒猎人2》 每周一书:经典小说“祛魅”与“复活”之《水浒猎人2》 原创...

  • 读《未来简史》-现代性

    现代性其实是一份契约,即同意放弃意义以换力量(韦伯将现代性解释为祛魅,驱除以往崇尚的神圣意义)。 以前的人...

  • 盐-祛魅

    一个考了4年才考上大学的美术生,在时代的裹挟下在梦想路上踉踉跄跄,因为没有亲人,资助他的是他买画笔的百货大楼上班的...

  • 2019-03-22

    人生总会有各种变故 来的或早或晚 不管你接受与否

  • 意义与否。

    些微的有些难过,我开始不明白意义这两个字的含义到底是为什么。 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不一样的人生,但我们所要经历的却有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管“祛魅”与否,人生的意义仍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xr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