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欢乐的古镇行
同里古镇一直是江南水乡的一颗明珠。五湖绕镇(南星,九里,庞山,叶泽,同里湖),型状各异的七十余座古桥联接着古镇四个圩头。镇上几十幢明清建造的深宅大院,隐藏在小巷深处,古镇到处都是古式古乡的建筑。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古镇古朴的风韵,历史上一直被人赞美。
史玉华的家也租住在镇中三桥边的“袁家大厅”内。一个深宅大院,杂居着十几户人家。小史家有二楼二底,住的还是比较宽敞的。
古镇三桥,人们都称之为“太平,吉利,谢家”桥,解放后一切旧风俗,旧习惯全部破除,人们也禁忌什么走三桥吉利之习俗,那时的三桥区域并不是游览热闹之处,沿河的居民,吃用全是小河之水,家家门前都是碎石小路,整齐的条石筑成的驳岸,型态各异的青石河桥,是老百姓最宜居的地方。
玉华从轮埠接美和俩到了家,史家全家人热情接待着,玉华两个弟弟去亲戚家轧舖,腾出床位让俩位姑娘睡,又是好肉好魚地招待她们,倒弄得美和翠花有点难堪,好在玉华是真心的招待她们,也让她们轻松了不少。她们从乡下带来的农副产品真是镇上居民的稀缺珍品,也让玉华的父母唏嘘不已,感叹着乡村农民真诚的淳朴和大方。美和送给玉华的绣品枕套连玉华的画师朋友春也大加赞赏,一再表示,新婚婚床的枕头一定用上,美和听了心里万分的高兴。
古镇的古老文化,古朴风韵,古朴斑驳仍保留滴滴点点,年久失修古老的【退思园】还未向公众开放。镇上的生活用品极其的贫瘠,商店的物资都需凭票供应。老史家的年货说实在话还是女儿乡下分到的品质为最佳,农村的大米之糯之香在镇上的量米店是不可能买到的,这现实的状况真让城里人哭笑不得。
美和她俩对吃的也不太喜欢,主人的热情招待倒让对她们有点拘束。她们对大镇上的一切东西都感觉新奇。乘轮船,逛商店,过石桥,穿弄堂,镇上一幢幢深宅大院,各式各样的石桥驳岸都是她们爱看的景点,当玉华领她们去看当时未倒塌的楠木【陈家牌楼】时,小美和看到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的在牌楼的巢穴中飞来飞去最为开心,她说她从来没有见到过那么多的麻雀。如放在乡下,她一定爬上去摸几个鸟蛋。
人民广场的石台上镇上的宣传队正在演出,群舞,合唱,歌声也陶醉了俩位从未看到过演出的村姑,也让她们如痴如醉了一回。
晚上,玉华家楼上的房间里三位姑娘横躺在一起睡觉,半天的玩耍让俩位姑娘难以入眠,美和觉得做个街上人真好,大镇上真好玩,地上走来走去都是砖石舖的路,下雨也不需要赤脚,街上的店真多,吃的东西也多,虽然身上没有钱,但是看看也很开心的。美和问翠花“街上阿好”,翠花讲,“我也最好做个街上人“。她俩就在这美好的憧憬美梦中睡着了,这晚她俩睡得很香甜。
玉华的朋友春邀请她俩去吃了一顿饭。春的家是一座典型的古典住宅,小小的庭院里角落里一丛青翠的斑竹,一棵年代久远的古柏与一枝腊梅相伴,冬日腊梅的醇味阵阵飘香,院中二楼二底楼房下的书房里挂满了春的字画作品,春的空闲时间全部投入了他的创作爱好。春的父母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儿子的朋友的朋友们。
美和她俩对字画又不懂也不会欣赏,却对院里的腊梅看了又看,这腊黄的花朵就长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又能散发出这么好闻的香味,让她们感到十分的好奇。
又是很拘束的吃饭。又是面对着热情的接待。当她们临走前,好客的春哥还送给她们每人一条花布的围巾,倒让她俩激动了好一阵子。
下午,她俩要回家了,玉华的热情让美和她俩有点坐立不安。更让她俩惊喜的是,玉华的爸爸竟然送了她们每人一双上海【钱江】牌的胶鞋,这礼物可真是珍贵啊!这是玉华的父亲托人才买到的,他总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异土异乡能得到乡亲们的关心和照顾,这也在情理之中,况且俩位姑娘也确是玉华的“闺蜜”。
玉华要过正月半才回乡下,乡下的宿舍和养的鸡还需美和去看护。
下午的轮船载着俩位幸福满满的小村姑送回了金家坝,她俩围着漂亮的围巾回到了直巷,直巷的知青宿舍晚上姑娘云集,美和和翠花你一句我一句向也未出远门的姐妹们讲述着石桥,牌楼,腊梅的故事,讲述着她们看到的城里人的生活,讲述着戏台的演出节目。
短暂的二天同里镇上玩耍的日子,让美和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她也听到建国告诉她们苏州城市更加好玩,还有自行车和汽车,园林,美和多么盼望有一天能乘乘汽车去苏州好好的看一看,她的这种愿望比同龄的姑娘们更加强烈,也导致她产生不愿在本地农村待一辈子的萌芽。才短短的几个月,城里的知识青年不同的生活方式已感化了她年轻的心,当然,人都是希望往高处走的,在那个年代里,城市里百姓的生活质量是贫穷的农村不可相比的,城乡的差别也一直沿续至今。
美和这颗淳朴的心已被这外边的世界所打动,但现实更让她是无可奈何的梦想和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