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益家分享】
季羡林老先生认为:我们的“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而非乾嘉时期学者心目中以“汉学”“宋学”为中心的“腐儒”的代名词。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要振兴的“国学”绝非昔日“尊孔读经”的代名词,而是还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貌,真正继承和发扬由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传统学术文化。
—《中国大历史·隋唐卷》前言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2024年3月23【益家分享】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大意】一身的精神都在双眼,一身骨相都在面部。农工商兵既要考察精神,也要考察形貌,文人则主要考察“神”“骨”。开门见山,这是第一要诀。
—《曾国藩冰鉴·神骨鉴》
2024年3月22【益家分享】
“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明)
2024年3月20日【益家分享】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译文】刚与柔交相错杂,这是天文;用文明教化裁人治物,这是人文。观察天文可以知道四季变更及其规律;观察人文,可以推行教化以促成天下昌明。
—《周易》
2024年3月18日【益家分享】
人类在地球中的地位到底是什么?古希腊神话中,大地之神、众神之母的名字叫盖亚,盖亚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人类可以被看作是地球的菌群。人类于地球而言,就像肠道菌群于人体—我们肠道里面不是只有益生菌、有害菌,还有好多“条件致病菌”……地球的宏观气候也许我们无法控制,但是在微观生境上,我们已经慢慢地感受到近几年环境的巨大变化。人类在地球当中的地位到底是什么?……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人类一出,万物皆枯(哭)……很多物种都被逼到了绝境,甚至已经灭绝……
—《了不起的基因》尹烨
2024年3月17日【益家分享】
“基因是非常固执地在拷贝、前进的。如果一个人繁衍了后代,后代就会携带这个人的基因。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基因得到了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并没有死亡。从文脉的角度看,一个人如果没有后代,他也可以以其它方式留下来,就像孔子的学说经过了几千年后为更多人所认知……这是文脉的传递。”【亦即是“死而不亡者寿”】
—《了不起的基因》尹烨(《生命密码》作者;基因组学专家、科普作家)
2024年3月15日【益家分享】
人类乐于记录历史,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著书立传,这是人类传递生存经验的做法。其它生命没有如人类这般完善的语言和文字系统,但它们的经验另有传递方式。鸟儿懂得季节性迁徙,猪笼草能像动物一样捕杀昆虫,蚂蚁以社会协作的方式群居……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些如同指令一般,镌刻在它们的基因里。
——《了不起的基因》尹烨(《生命密码》作者;基因组学专家、科普作家)
2024年3月14日【益家分享】
生命从海洋中走出,大海是生命的“原始汤”——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从物质基础上看,人类与星辰大海都是一样的,都由碳、氢、氧、氮、磷、硫等主要元素组成;而从一致性上来看,我们体内的盐分浓度与大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了不起的基因》尹烨(《生命密码》作者;基因组学专家、科普作。
2024年3月3日【益家分享】
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译文】在事物上追求至善,这是把义当作了外在的东西。心的本体是至善,要想达到至善的境界,那通过“明明德”达到唯精唯一就可以了。当然,至善并没有与事物相脱离,要想达到至善,就要做到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
——《漫画王阳明传习录·事上磨练》家)
2024.3.2
“趋之若鹜”这个成语了。趋,奔跑;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事物(多含贬义)。
埃隆·马斯克说:不要担心别人会超过你,因为多数人是无法长期坚持的,你需要做的是战胜你自己。不要祈求简单的路,而是祈求能够应对困难的力量。
我见过太多成功的人了,他们不是那些最聪明、最强壮的人,而是那些有勇气、毅力和决心的人。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速度的比拼,只要你不放弃尝试,长期坚持,你终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时刻!
2024年3月3日【益家分享】
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译文】在事物上追求至善,这是把义当作了外在的东西。心的本体是至善,要想达到至善的境界,那通过“明明德”达到唯精唯一就可以了。当然,至善并没有与事物相脱离,要想达到至善,就要做到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
——《漫画王阳明传习录·事上磨练》
2024年3月1日【益家分享】
“都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译文】“道理只在各人心中,心即是理。没有私欲遮蔽的心就是天理,不从外面添加分毫。这是纯粹的天理之心,以这样的心去侍奉父亲是孝、侍奉君王是忠,以之交友、治民就是信和仁。所以只要在这心上去私欲、存天理就是。”
——《漫画王阳明传习录·心即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