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说明书III

人生说明书III

作者: 伊迪默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1-11 10:17 被阅读0次

    回顾上期,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人生的成分由原生家庭+接受的教育+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世界观组成。

    本期,探讨教育对人生的影响。

    教育就像一副眼镜,在你戴上它之前和戴上它之后,你所处的外在世界是不变的,但是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人生说明书定义的教育大体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通常家庭教育在童年占比最重,是个人雏形价值观的重要信息来源。家庭教育就好比一支画笔,童年的你就好比一张白纸,一旦涂上了颜色,再修改或抹去原本的颜色就很难。

    换一种说法,家庭教育是早期观念输入阶段。我们清楚“第一印象”的威力,第一观念一旦录入大脑后会形成C位效应,由此产生的“C位观念”很难被取代。

    值得注意一个客观现实是:“C位观念”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当一位老师问不同地区的孩子,天空是什么颜色?海南的孩子说是蓝色的,北京的孩子说是灰色的。由于北京的雾霾天气,进入孩子的第一手信息就是“天空是灰色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权重比“正确”本身要重得多。要改变这个印象,北京孩子需要跟其他天空对比并亲眼目睹才能纠正过来。

    家庭教育传输的观念有原生家庭的历史性。历史虽不能修改,但观念还有发展性跟实践性。孩子还没有思辨能力时,家长要警惕传输正确的种子观念,把控种子观念的质量。这里可以拿出纸笔罗列种子观念并按照重要程度对其进行排序,你会发现有价值而必要的观念其实并不多,但这里允许多样性。

    一个重要技巧:独立思考脑海的“C位观念”是否符合现实。符合现实的观念才允许上升为人生信念,而信念还仍需接受现实的考验,被验证可行的信念才能被使用。

    再者,探讨学校教育。

    学校通常是孩子离开家庭后第一个社区。由于孩子需要掌握认知这个世界的必要知识:“语言”和“基础逻辑”。学校教育自下而上地开展不同学科传播知识是学校存在的最初设想。

    人生说明书从观念演化角度自上而下考量:孩子在学校与更多人碰撞;接受更多知识,知识就是一个个新的观念,孩子与更多观念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意识,新的思想,思想指导行动,行动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技能。

    传统教育设置的基础教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无可否认,都十分重要,但实际生活中被运用的实属不多。目前累计的知识种类繁多,分支数不胜数。从一门学科进入,掌握理论,再深入展开学习依然花时甚多,10多门同时进行,只学到皮毛也是情理之中,皮毛应对考试绰绰有余,绰绰有余的成就是传统教育表面的光鲜,但从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去应对现实问题角度观察,学校教育有“重复低效”的嫌疑。

    就学校教育而言,本说明书主张,孩子掌握认知这个世界的必要知识后,顺应天性,因材施教,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触类旁通可能更高效。

    孩子天生好奇,教育职能是:正确引导好奇,正确引导其对互联网的高效运用,引导接触志同道合的健康社群,提升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成长。

    具体过程如下:通过精修自己的“观念”,从思想上掌握“做对事情的方法”,借助合理的工具,从而不断技能升级。

    最后,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一般而言,社会的教育是通过参与工作:同事合作、完成工作、工作质量验收的反馈,这个过程我们与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接触,与更多观念的碰撞后通过反思完成。当然这个过程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需要有意识才能保持社会教育的持续有效。

    同时,成年人还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压力,演绎不同的社会角色,因而分散注意力的事更多。人越是在注意力稀缺的情况下,越容易忘记成长。加之,社会没有学校统一标准的考核。自由答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忘了自己还在考试。

    就社会教育而言,本说明书主张通过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运用类比的方法,升级头脑中有效的观念,延伸与时俱进的知识,梳理自己的信念系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目标为导向,完成近期,中期,长期目标,有条不紊。

    一切的烦恼皆因不思考,不积累,现状就是过去所有选择的集合。保持成长性思维,摆脱固定化思维,是成人不能遗忘的重要思想。随时间累积的成长的你再来看“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的表述,不过是能力不足者的自我安慰,自我催眠罢了。

    本期到此,人生说明书III, Take one,cut! 下期见。

    微信公众号:伊迪默说

    交流email:nicewall_lee@163.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说明书III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yv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