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小酌,邻桌不知谁的手机来电了,铃声是李宗盛的《凡人歌》: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听到歌声,他忽然问道: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们都是凡人,每天奔波劳碌,最后也难免一死,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经济学里说,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没有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这些只是暂时的直接的目的,是实现更高级的目的的手段。那更高级的目的是什么呢?也就是人行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生活幸福,幸福是人“一刻不得闲”的最终目的。它对幸福的定义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生理欲望、社会欲望得到满足,个人的潜能得到开发。
于是,我们一生下来父母就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个好前程,于是生活就成了十年寒窗苦读。工作了老板也时时提醒我们,今天要努力工作,才能换来明天的收获,于是生活又成了“996”。为了金钱,整日里辛苦劳碌;或为了职位的升迁,挖空心思。把日子过成了“慌慌张张,只为了碎银几两”,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对金钱和权利的追逐,对地位与荣誉的渴求,就是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吗?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分三种:第一种是享受的生活,是人的生理欲望的满足,比如:吃好的、穿好的、看美的、听悦耳的等等。第二种是政治的生活,就是追求权力和荣誉。第三种是沉思的生活,就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弄清楚一些道理。他说:前两种生活都是依赖于别人的,想吃好吃的,自己不会,别人不卖给你,你就吃不到。权力和荣誉也是别人赋予的,可以给予你,也可以拿走。只有沉思的生活,是不依赖别人,可以自给自足,是最高级的一种生活。当你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应该追求一定程度的沉思的生活。
我也相信幸福不假外求,但是在你努力的去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的过程中,依然需要去追逐金钱与权力,需要去满足自己的生理上的欲望与社会性的诉求。另外,怎么样才是“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每天吃一碗捞面条就是满足,还是每天吃一碗水饺就是满足呢?有些人每天海参鱼翅,满汉全席依然感觉不满足。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
大多数人一开始都觉得,能够平平安安地活着,顺顺利利的结婚,养育个一儿半女,如果有可能的话,再来那么一点舒适和尊严,一生就很幸福了。这跟亚里士多德说的基本上接近,因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很多的知识,能够吃饱喝足以后去研究世间的真理。
可是人一旦基本的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充足的食物和舒适的居所就立刻显得微不足道了,新的欲望与需求立刻就出现了。不但邻居每天吃水饺而自己只能天天捞面条感觉不舒服,自己100平米的三室两厅也不如豪华别墅气派。等到在豪华别墅里就着大蒜吃水饺的时候,心里又觊觎着别人的庄园城堡。永远不满足,是人的天性。所以,要想通过“生活的基本满足”后去“沉思”来实现幸福,无疑于缘木求鱼。
那怎样才能得到满足于幸福呢?难道只能一生在永不满足的欲望之中挣扎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