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后期,70年代中期留城青年就业需要先申请劳动卡,经当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批准颁发后就业,劳动服务部门,称为劳动服务大队,管理着城镇中没有下放的留城青年的就业工作。
我1974年在合肥市郊区中学高中毕业,印象最深的是毕业证书封面的最高指示,上面写着“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
本来家里考虑毕业后让我下放到离家近一点的郊区,生活会好一点,再学一门手艺,尽量避免少干农活,也做好了“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的思想准备。
原本转入郊区中学就是希望下放郊区,结果那年偏偏来了一个文件,郊区中学毕业生除回乡外,其它城镇户口的都必须纳入合肥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统一安排,统一安排下放到比较贫困的地区。因此,父亲心态不平衡,于是找各种理由不愿下放,希望留城。当时的街道居委会也配合上山下乡工作,上门动员我去广阔天地,有一段时间我一直躲避居委会干部,一躲就是二、三个月,终于有一天,留城条件变化调整,除因病、残疾留城条件外又增加了一条,家中老大符合下放条件,老二年龄不满14岁,老大可以留城。得到这一消息家里立即申请留城,申请了近二个月依然没有结果,然后通过熟人了解,打听到合肥市中市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已经研究过了,我符合当时的留城条件,就等着发劳动卡了,因为当时没有劳动卡不能找工作,那时我已在一家单位工作了,因为没有劳动卡,不符合留城条件必须下放,那个单位也不敢接收,不能签合同,只能义务劳动,没有报酬,这时父亲通过熟人找到经办人,经办人说已研究同意了,等着吧!结果一等又是一个月,父亲一想,可能没送礼,送什么呢?那时还没有送礼、送钱的风气,父亲一想,把我用白铁皮做的8W台式日光灯送给经办人,他孩子在读小学,家里肯定不会有台灯,一定很需要,并解释说自己做的,也挺合适,这个台灯我刚做好,还没有油漆,于是我赶快把台灯油漆好,台灯底座和灯罩使用白铁皮敲出来的,灯座和灯罩是用汽车紫铜管连接的,灯管和整流器是市场买的,成本只有几元钱,用墨绿色油漆漆完后还真的很好看。
父亲把台灯送去后,果然没有几天,街道来人通知,说劳动卡办好了,要我去取,太激动了,因为有了劳动卡就意味着可以有工资了!
第二天我把劳动卡送到正在打零工的单位,单位人事科长让我把劳动卡带上和她一起去了中市区劳动服务大队第7分队,找到负责人后,我与7分队签了份劳动合同(留押了劳动卡),7分队又给单位一个同意用工通知书,介绍我去该单位工作,此后,每个月我去7分队领工资,工资标准23元,去领工资时还带上单位的转账支票,第7分队收一定管理费后,让我在工资单上签字领取工资。
当时这种用工方式,很像现在用工的劳务派遣方式,劳动服务大队就是劳务派遣公司。
2016年退休前,我还打听找这家劳动服务大队,因为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家单位,劳动卡还押在第7服务大队,档案中没有参加工作的任何证明材料,如果能证明我入职这家单位,我的工龄可以增加2年多,最后发觉已经找不到这家服务公司,该单位并入了区劳动管理部门。
最后找到了我在那家单位工作的财务凭证和工作记录,做实了我在这家工作的事实,使我参加工作时间增加了2年零5个月。
竟然在合肥市档案馆,找到了42年前的单位档案材料,1、财务每月工资转账凭证(注明了系我的劳务费);2、我在仓库领用的材料单签字件;3、工作环节中的签字单。这个单位在80年代破产被其它单位收购,收购的单位再次被收购,我在完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居然在合肥市档案馆找到了原单位财务资料,非常幸运,也非常感谢这几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当时的资料保存完好,才最终保存至今。感谢!
当时,这种劳动卡并没有使用几年,文革后,这个用工的管理职能也归到了劳动部门。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卡完全替代了那时的劳动卡,不仅可以凭卡就医,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算,还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1.5亿人。
从2020年1月1日起,在内地(大陆)就业、居住和就读的港澳台居民也将拥有社保卡,与内地(大陆)居民一样,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40多年过去了,劳动卡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虽然那个年代没有现在年青人生活的丰富多彩,但那永远是一段斑斓、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