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古典老师关于如何学习的主题分享,告诉我们正确学习的方式,很多一些颠覆我之前的认知,受益匪浅。
回顾自己的学习之路,经常会陷入学习知识的焦虑,就像古典老师总结的:学不完、用不上、没体系,感觉投入了很多时间学习,却没有太多的改变,甚至有时候想干脆不学习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会有这样的焦虑心态,确实是学得太多,但没有行动带动改变,看不到正向反馈,疲于盲目学习。会出现这样的焦虑,根源在于没有意识到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学得太多,是因为急于改变,但忽略了学习更重要的是习,去做才能改变,只学不做,那就会让一堆信息占用内存。
这种状态类似于:说什么你都会,但要去做就不能做出成果,有些纸上谈兵,也忽略了执行中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直观体验,才会体会到用心带来的作用。
只学的状态,是入门的基础,并不是精通的关键,想从基础进阶到精通,是需要解决相应阶段的一些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我多次听到学习高手们分享的经验。在古典老师分享的文章中总结了4个高效学习方法。
1、不是学而是解决问题(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不是拿来说的,是要拿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样才能发挥知识的价值。我们需要秉着把学当医生而非当老师的态度去学习。
比如,我在做直播达人对接,我遇到了哪些问题?我针对这些问题去学习,而不是我打开抖音搜索抖音直播,系统推荐啥我就跟着学。如果按第二种学习方式,我会一大堆理论知识,但我依然无法游刃有余地对接达人,洽谈合作。
在我身边有些朋友去接触一个新事物,他们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学习和探讨,看到他们边学习边实践的效果很好。对比自己的学习模式,知道一个新方法总是带有一些排斥和质疑,等大家都尝试反馈不错的时候我才决定去试试,这在短视频带货的小航海学习中体现得很明显。而这样对待新的方法一直都在用这个思维,这样的思维导致我花费了时间学习改变及成效很少。
2、不是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聚焦解决真问题
真问题:是那些在影响圈的问题,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掌握的事情,而非关注圈的问题。
这里的底层逻辑也是让我们学会抓主要矛盾,其实和第一条是相通的,在第一条的基础递进。
比如我们新品对接达人会遇到各种问题,销量不高,评分不高,没有知名背书,价格贵,话术不好,不会专业分析等一系列阻碍,这些问题有些是我自己能解决,有些是公司层面解决的,而我之前习惯纠结在关注圈的问题,而不聚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很容易陷入死胡同。当我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我能力所控的范围,就很容易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3、思维模型:经验技巧、方法流程、科学理论、哲学思维,层层递进,指导我们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入门级别,就会凭借经验技巧解决问题,也喜欢去学习一些术层面的知识,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这些经验技巧就失效了,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学习,这就类似抖音平台的规则更新,之前的玩法可能就失效了,又必须重新去测试。如果换到对接达人的工作,经验技巧就像测试了一类达人对接的话术,当换成另一类达人的时候就会失效。
方法流程,则是把找某类达人的测试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类达人。
科学理论,则是把找达人的方法上升到市场需求调研。
哲学思维,则是把达人的的方法用人性行为来进行分析。
4、不是搭建知识体系,而是生长知识体系,从点、线、面、体一起。
我以前很喜欢做各种思维导图,做的时候很爽,但很少去用。这大概就是说存储方式越简单,调用的时候就越困难。生长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复杂的,是需要大量思考和总结的,甚至是痛苦的,所以一旦打通了运用起来就很熟练,是和自己浑然一体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