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你是否常听说,生活太难了,现在真的寸步难行呀。每天都像行走在钢索上,需要绷紧神经,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粉身碎骨。
美国作家尼克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共同著作的《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在第一章里,讲了一个关于6号校车上的孩子们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喝醉酒的丈夫回到家,正在睡觉的妻子马上条件反射,朝厨房跑去。她尽心地伺候丈夫,却换来丈夫的辱骂,甚至用枪追着她。
她想保命,因为她还有孩子要照顾;她不敢出声,因为她怕吓到孩子。殊不知这一切都烙印在孩子身上,形成了不可抹掉的记忆。
这个阶层的家庭,多的是像这位妻子的经历。他们的孩子们很想逃离,想改变现状。他们之所以可以出去接受教育,是妈妈对未来的坚强信念,还有那一辆风雨无阻的6号校车。
在6号校车上的每个早上,孩子们都相信,他们的世界一定会比父母的更好。可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这一愿望。他们大部分人还是重蹈覆辙,有些长大之后成为父母当初的样子,有部分人甚至失去性命。
对于经济富裕、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他们的人生旅程大多是宽阔平坦,即便有过失,他们也有试错的成本。而对于“低层”劳动者来说,他们的人生旅途走的是钢索,一旦摔下来,受伤的不只是自己,还有他们的家庭。
这本书通过20个故事,对美国农村以及其他一些被遗忘的地区进行了一场熟练、独特、可信的探索。讲述了关于贫富差距、教育不公、医疗匮乏、药物滥用和阶层歧视等社会基层的问题。
就在底层劳动者的这些困境,使得生活就像走钢索,有些人走了过去,但更多的人摔了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