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宝,上一年级,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就是写字,背书,写字,背书。
背书要求把课本上的文章背下来,滚瓜烂熟。
我想起,我小时候读书也是这么读的, 先背下来,然后去老师那里背给他听。
背得不好要重背,背的时候不摇头晃脑就不舒服。
背不出来,放学还不能回家。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于读书的概念,就是这样子的,要背,枯燥,无趣。
所以,当我们毕业之后,很少会再看书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参加工作了,有时会感觉知识不够用了,想着要给自己充充电了。
于是买了些管理学,职场学,本专业的书籍回来看。
正准备看呢!,微信来信息了, 饿了, 哎呀,这好痒,那也痒, 好困,好像我还有什么没做完?
等等各种症候群都来了, 最终,我败给的不是书,而是现实的世界。
这时候对读书的概念,因为焦虑,而想要学习,去买书,买课程,然后想看却无法沉下心来学习,然后没有然后了。
其主要功能就是为了缓解因为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知识焦虑。
由于焦虑自己的未来,感觉到需要提升自己,所以想通过看书,学习来达成目标。
网上,看见好的视频课程,会冲动地买下来, 然后点开视频,看30分钟左右,越看越焦虑,
越看越觉得为什么别人这么成功,自己好像错过了好多成功的机会。现在开始是否还来得及?
然后,关掉,继续去找相关的视频课程,或者书籍。
接着再买,再看一会,再焦虑。
再买,就这样,认清自己是个挫人的现实,接受自己,与自己和解了。
然后继续着之前的生活。
直到某一天,再次受到外界某某某地刺激,焦虑再次袭来。
再次进入买书,放着的轮回,一段时间下来,自己没得到成长,书柜到时装满了好多书。
这时候我们对于读书成长的概念就是:
想读书,想通过短期的读书,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快, 接受不了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事实。
就算知道书不是一天就能读好的这种事实,也不愿去改变自己的思想认知。
我们怎么可能一方面厌倦自己的生活,一方面下定决定不做任何改变呢?
而你之所以没有任何改变,是因为你自己决定了不去做改变!
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决定了我们的行动。
小时候,觉得读书枯燥,我们就不会想去读。
工作了,想要提高。知道了要提高就要学习,就要读书。但是我们理解的读书和学习是枯燥的,烦闷的。
于是我们就开始拖延,开始怂。
随后,网络上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一切讲究快,速成,什么21天教你写作变现,7天搞定摄影,之类的图快文章和课程,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概念: 成功可以速成! 只要你在风口上,是只猪都可以飞,何况是你。
于是就会很激动,会幻想,会YY, 也许自己也可以去寻找一个风口,找到了,我就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可是,哪有这么好运的事情,如果有,怎么可能轮到你。 更何况并没有。
有时候,明明很简单易懂的事情,我们往往会忽略掉,而内心想走捷径的欲望,想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总是会占据自己的脑海,侵蚀我们的概念。
但是也不必担心,我们只需要加入成长思维的概念就可以了。
一个人对于概念的理解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一一直更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抱着终身学习的心态,拥有这种成长思维,哪怕你现在处于被最初的阶段。
只要你一直学习下去,每天翻阅公众号, 听音频,看视频,不断的学习, 让脑海里的概念不断的更新成长,升级到框架最后成为了思维模型。
然后不断的用新东西去加入到这个模型里去。
最终,你会找到那个属于你的精进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