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什么样的距离是最佳?
老辈人认为,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才是好。这样的家庭到现在已经没有几家了,偶尔听说已经成为奇闻轶事,被众人传颂赞叹,却鲜有效仿了。
过于庞大的大家庭在如今日益快捷的节奏,追求自由与个性的主流思想下明显不合时宜。
如今的人们,不止兄弟姐妹,连父母与子女也不愿同住了,同住,子女不自由,父母也不自在。那么,父母和子女的距离究竟应该多远呢?
有人说,一碗汤的距离最好。同住一个小区,但不在同一屋檐下,各有各的生活,你不干涉我,我也不打扰你,但却可以互相关心,我送你的一碗热汤,到家你正好喝。
有人说,住在同一座城就好,没事时各忙各的,各自安好,有事了抬腿就过去,平时至少还可以多看望几次,享受一些天伦之乐。
还有人说,距离不远的两座城也可。父母儿女各自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拥有自己的老友,自己的圈子,自己的生活。双方遥遥相望各自安好。等到一方确实需要帮助了,那么大家再一起面对。
还有人说,只要在中国就好,就还有更多的相见时刻,就可以享受父父子子的生活。
更有人说,住在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一切安好……
上述种种,父母与儿女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在这越来越远的距离希冀中,我们看到,做父母的越来越懂事,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豁达。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又有多少无奈多少心酸。
因为说到底,做父母的,又有几个愿意和孩子距离遥远呢?
但是,一桩桩生动形象的案例却在一点点打击着父母的信心,剥蚀着父母对子女的那一份依恋之情。
家住黑龙江的李老师,2010年提前退休,抛下家里的一切带着患病的丈夫、80岁高龄的公公义无反顾来到北京,只因为在北京工作成家的女儿生了孩子需要照顾。这一来,就是京门深锁归日无期,如今12年了,李老师的外孙女已经12岁了,丈夫和公公住在距离女儿10多站的另一个小区,父子两人互相照顾。李老师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照顾女儿一家的生活,女婿不多说话,女儿却是各种嫌弃。多年来,她所有的退休金和积蓄都花在女儿家,可是和女儿的关系却越来越淡漠,她花的钱,做的活在女儿那儿都是理所当然,都是为了换得老了以后的老有所养。说起这些年来的感受,李老师长叹一声“有什么办法,当时只是心疼女儿,如今,想回也回不去了!”
与李老师对女儿的毫无保留相对应的是史大姐。当年儿媳生了孩子后,也曾想让史大姐前去照料。她也曾经去照顾月子,但满月之后她便回到了延安。“没办法,自己有工作!”甚至后来自己退休了,她也以丈夫糖尿病需要照顾为由拒绝了儿媳的要求。也因此,多年来,儿子一家很少回家。“没帮儿子照看孩子,自己倒是轻松了,有着自己的生活,但却感觉有了亏欠,亲子关系越来越淡了!”当说起儿子一家时,史大姐怅然若失。
“至于以后老了,动不了了,就自己找个养老院,或者早早地了解结了吧!”说这话时,史大姐的眼里有泪花闪耀。
……
这些天,因为房子的事情,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父母和子女,究竟保持多远的距离才是合适的呢?
放弃自己的生活,去追随子女,和他们住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小区,照顾他们也麻烦他们,或者还是留在自己的城,过好自己的生活?
亲爱你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