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为何这次游德要“装模做样“地搞一搞写作?
写作这件事情,在学业生涯中她多以任务的形式出现,小学时的周记作业,初高中的考试议论文,大学时的文学评论和毕业论文。写作成为获得考试成绩和学分的一种方式,内容、题材、结构也多是逢迎应试的需求。学业结束后,要说“写作”,也只能勉为其难得把发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时的几句有感而发划进其中。
为何重拾写作?
起心动念,遂有其因缘。
起心
16年收到一份很特别的礼物,一本朋友自己写得书。书是由12封信组成,收录了他30-40岁期间写给自己,给孩子,给家人的信。每一封信都是他曾经那个当下的所见所想。起初几篇,记录了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不过就是几篇流水账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的写作也是渐入佳境,信件的开头会引用一些诗句做个楔子,着实有点作家的派头。到最后一封约莫中篇小说模样的信。10年,写作让他的想象力更为丰富,将一些感触不再是简单地罗列于纸上,而是创作一个场景,几个人物,将感触藏在故事里。 10年就留在了字字句句里。我也曾被这份礼物启发,也想写一些文字记录自己的5年、10年, 但迟迟没有启动。如同一阵风在大海中间推起一个暗涌,往岸边推动着,逐渐形成浪的样子,可最后在着陆时摔打在岸上,碎成密密的白色泡沫。
动念
2016年8月8日 爷爷突然辞世,帮奶奶整理爷爷生前物品时,有成摞成摞的衣服和鞋子,爷爷一生都对穿很讲究,西装裤,格子衬衫搭配马甲或是老式背带;有堆成山的报纸,爷爷退休后一直保持着读报的习惯,每天必读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尤其关心台湾问题;有书柜里成排成排的书,爷爷曾经是一位高级总工程师,做过国内的建设工程项目,也曾去过伊拉克做过海外的工程项目,书柜里留有很多工程类、机械类的书籍。所有这些都是几十年生活中不断积累的物品,这些物品是在不同人生阶段因为各种诉求原因购买的, 没有爷爷的故事,没有爷爷的性情。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能找到爷爷写得一封信,或是任何他创作得物件,任何注入过他思绪、想法、性格的物件,可以让我捧在手里去真实的触摸爷爷的存在。突然意识到文字记录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将写作付诸行动,就从这20天德国之行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