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跟朋友吃饭。聊到电影,也聊到人性。我们聊为什么现在文艺作品乏善可陈,很多热片在上映时就知道没什么价值,而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呢?他说,人们太孤独了。没有人想成为“孤儿”。
没有人想成为“孤儿”。所以不想被大众隔离,不想落在时代的后面,在所有人发声的时候,也想要谈论,要参与。哪怕参与的是吐槽,是谩骂,是群情激愤。
可是谁也不能责备这种想法儿。人是群体性动物,对于“不要成为孤儿”所做出的所有反应,如同一些生物的趋光性,是本性而已。只是在这过程中,你以何种形式与世界发生关系。
有人站在阴影里。有人需要被救助,有人慷慨而行,有人舍身取义。
不成为孤儿。
父母,兄弟,师徒,战友,知己,夫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世的关系,交织成我们说的“关联”。
你需要爱人,也需要被爱。你需要与世界有共鸣,你对发现与你有同样价值观,共同目标的人感到喜悦。你愿意为此付出,在必要的时刻做出选择。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这代人趋向冷漠。人们鼓励事不关己,鼓励外表冷酷。就我个人而言,我花了一些时间思考犬儒主义的合理性和与眼下时代的自洽。大概和平来得太过于艰难,从小也学会明哲保身。所以我不谈论时政。在辩论场合从不表达立意鲜明的观点。又或者,为了标新立异,站在人群的对面岿然不动。
近几年忽然觉得,这种谨小慎微的鸵鸟姿态糟糕透了。
到一定年纪,人就无法中立了。小心翼翼保护了那么多年的不露声色,早晚因为什么事而被戳破。态度自然更鲜明,也不能取悦所有人。慢慢的,有一晚,想起来白天又多得罪了俩人,居然也变得越来越不以为意。于是你终于成为了你,尖锐又独此一件的你。
但其实,我更想说得是,人是群体性动物,也是有感情和思想的生物,你无法,也不应该,避开群体性思考。更不应该,以企业家或者科学实验的态度行人生之事。你应当保留血液中的热度,去爱人,去发表观点,去做出选择,甚至,有些情况下,做出牺牲。
勇敢并非装点门面的单词,勇敢本身从来都不是中立的。
它生而带有热血,带有趋光性。我们可以选择活得保守而理智,也可以选择冒险。为自己,为爱人,为师长,为自由。
或者最起码,我们站起来,为这样的人,大声鼓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