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你所看到的,上面两幅图里,黑色的圆尺寸似乎不一样?把它放在大圆中间,它就变小了;放在小圆中间,它又变大了。其实它的大小并没有变化,只是因为它周围的圆大小变了,它的大小好像也跟着变了。
这种现象似乎有点奇怪,但它却映射出人脑思维所受的束缚:我们总是依靠观察周围事物以确定彼此的关系。所以,我们常拿职业与职业、情人与情人、消费与消费相比较,从而确认自身价值。这就是所谓的“攀比”。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朋友问我:为什么用“喜好”二字来形容人们对于攀比的看法?这是一个好问题。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不论你承认或不承认,几乎每个人都在“攀比”着。你看,没有人拿大棒威胁你必须向你的朋友炫耀,你买的这条项链有多贵;也没有人拿奖励诱惑你必须告诉你的男票,你闺蜜的男票有多宠她。这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愿,只是因为”攀比“被大众认为是”贬义词“,而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喜好“攀比而已。
在职场中,最常听到的抱怨是:工资太低了。一位年轻人因此找到他的主管洽谈调薪的事情:“你来公司多久了?”主管问年轻人。“3年了。我一毕业就来了。”年轻人回答说。“你刚来的时候,希望3年里能拿到多少薪资?”“当时希望拿到5K左右。”主管好奇地盯着他:“你现在已经拿到6K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嗯”,年轻人显得有点结巴,“就因为坐在我旁边的同事,他一点儿也不比我强,可他已经拿到6.5K了。”主管听后,摇了摇头。我们常被“攀比”蒙住了双眼,这不仅让我们错失幸福感,更让我们失去了梦想。
在一则新闻故事里,一位医生说他从哈佛毕业时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癌症研究上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他的目标、他的梦想。可是几年后,他发现几个同事当医学顾问比他行医挣的钱还多。他原先对自己的收入还比较满意,可是当听说他朋友有了游艇和度假别墅时,他忽然觉得自己太穷了。于是决定改变职业——走上医学顾问这条路。到了毕业20年同学聚会时,他的收入比多数从医的同学高出了10倍。你可以想象出,他站在派对中央,酒杯在手,没有几个人的”成就“能和他分庭抗议,在场的人都在注视他的一言一行。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当初不明智的“攀比心”,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只为了换取高额薪资,消除自己的”贫穷感“,遗憾却将伴随他一生。
那么,如何才能跳出“攀比”的怪圈呢?
第一步:发现“攀比”行为。只有当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哪些行为属于“攀比”,才能开始对这些行为做些什么。所以,意识是第一步。
第二步:悦纳“攀比”心理。攀比之心,人皆有之。不要为此情绪波动,只有接受它,你才能更好地与它相处,进一步脱离怪圈。
第三步:识别“攀比”欲望。“攀比”是满足了你的虚荣心?还是成就感?或者是别的什么?当你识别出“攀比”来自什么欲望时,你才能客观衡量攀比的价值。
第四步:控制“攀比”欲望。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当局者迷”,而是“旁观者清”了。你可以客观分析出“攀比”给你和你周围的人带来了什么?你还要选择“攀比”这一行为吗?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那么,如何才能逃离这个“攀比”的世界?我想,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打破“攀比”怪圈。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