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100种方法让蝗虫死得色香味俱全?但杀蝗最有效的竟然是黄金!

有100种方法让蝗虫死得色香味俱全?但杀蝗最有效的竟然是黄金!

作者: Book不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20:12 被阅读0次

蝗,螽也。部曰。螽、蝗也。是为转注。汉书五行传曰。介虫之孼者。谓小虫有甲飞扬之类。阳气所生也。于春秋为螽。今谓之蝗。按螽蝗古今语也。是以春秋书螽。月令再言蝗虫。月令、吕不韦所作。从虫。皇声。乎光切。十部。陆氏引说文荣庚反。又尔雅释文华孟反。皆音之转也。

                                                                                                     ——《说文解字》

最近蝗虫很忙,也很狂!从非洲南部到中东、印巴,一副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酷炫狂拽吊炸天的样子。企图用短暂的一生和延绵的子嗣,在广袤的天空和无垠的大地上,写下一个和个头极不匹配的、大大的“蝗”字。

据《说文解字》对蝗的解释,蝗虫原来的名字没这么霸气,而是叫螽(zhōng)。虽然“螽”字从造型和气势上都和“蝗”差很多。但在生产力低下,人口增长不易的时代,人们还是很羡慕这种有超强繁殖能力的小虫子,甚至成了人们多子多福渴望的寄托和象征。

《诗经.国风.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甚至连皇宫内廷西六宫的街门命名为螽斯,意在祈盼皇室多子多孙,帝祚永延。(当然,有解释说螽斯是蝈蝈,如果寓意多子多孙,蝗虫会比蝈蝈差?)

01

听说蝗虫泛起,不少人咬牙切齿、信誓旦旦,表示早已备下辣椒、孜然、胡椒面,至少有100种方法可以让蝗虫死得色香味俱全。这算个啥,人家唐太宗李世民早就生吃过,对,就是不沾佐料不刷酱的那种。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啥意思呢,就是说唐太宗刚主政那会,闹了蝗灾,唐太宗进入园子视察灾情,看到有蝗虫就捉了几只痛骂,大概意思是说,蝗虫这厮,放开百姓的庄稼,有事冲朕来,老子今天把你吃了,你丫能咋的?

周围的大臣吓坏了:"皇上不能吃啊,会生病滴,要么您先等等,我让厨子给您料理一下!”

太宗最后影帝般总结陈词:“我倒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怕什么逃避疾病呢?”说完就把蝗虫吞了,从此天下无蝗,只有吾皇万岁。

皇帝吃了蝗虫,蝗灾就真的消失了?信你个鬼,驱蝗哪有这么容易!但至少人家唐太宗敢吃蝗虫,即便是做样子演戏,至少也演了全套,很不容易了,要知道在当时,一般人对蝗虫连碰也不敢碰。

《新唐书·姚崇传》“開元四年,山東大蝗,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都吃你庄稼,抢你口粮了不竟然“坐视食苗不敢捕”啥原因?

原来那时候人认为蝗虫是蝗神派来,必须虔诚祭祀蝗神才能消除蝗灾,也就出现了蝗虫泛滥,百姓却在忙着祭祀而不敢捕杀蝗虫。这样看来,太宗装着胆子,仗着九五之尊、上天之子的身份对蝗虫硬刚,已属难能可贵,值得点赞。

02

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吗?同理,祭拜蝗神有用,还要治蝗干吗?蝗灾能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并非浪得虚名。能成为灾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太能生。

雌性蝗虫一生交配次数至少40次以上,交配一次就能产卵多次。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花式生娃,高兴的是雌雄配合着生,不高兴的时候还能自嗨,来个“孤雌生殖”,防不胜防啊!

而且这厮还是典型的双重“虫格”,在独处时是安静的“美虫子”,一聚集便成了土黄色的食植物狂魔。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两个物种,直到20世纪中期俄罗斯科学家才证明它们是同一物种的两种形态。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种学说认为,随着蝗虫密度的增加,个体间身体相互接触传递某种信息,刺激蝗虫体内黑化诱导素大量增加,使蝗虫体色由绿变黑。另一种学说认为,散居型和独居型这两种生态型能相互转变,是因为温度、湿度等影响。

至于为什么蝗虫会成群结队、遮天蔽日、凶神恶煞的朝一个方向有序飞行,有科学家专门做了研究实验。研究人员把蝗虫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并通过录像拍摄它们的行为。

当数量20只时,蝗虫会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自由飞翔,处在一种无序状态之中。当蝗虫数量增加到60只时,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发生了。蝗虫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移动,并不断在打圈。

等到录影结束后,研究者发现居然少了一只蝗虫。原来少的那只,飞行方向与其他蝗虫不同,将危险的侧翼暴露给同伴,最终被其他蝗虫被硬生生地吃掉了。

原来它们只有在保持队形一致的时候时,才会安全,才能避免自相残杀。

它们之间相互撕咬,最后导致一只蝗虫被硬生生地吃掉了。人们才逐渐发现蝗群整齐有序地往前飞是因为害怕自己被同伴吃掉。

03

治蝗的方法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网围、火攻、棒打…,当然到了现在,随着对蝗中习性特点的更多了解和掌握,治蝗的手段也会更加多元,比如天敌治蝗,比如“招引粉红椋鸟法”。

上世纪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砖混鸟巢的办法,招引粉红椋鸟迁徙至此。2019年4月新疆多地发生蝗虫灾害,数以万计的粉红椋鸟发动“空袭”。一只粉红椋鸟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虫。

这种鸟是蝗虫天敌,所以备受关照,为了不破坏椋鸟的栖息地,新疆曾甚至不惜叫停了五亿的工程。

但治蝗最有效的招,并不是这些,而是“黄金杀蝗”,虽非本意,却效果绝佳。

回到1875年,美国西部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蝗虫灾害。数以亿计的蝗虫遮天蔽日,席卷整个大地,形成长达1800哩的黑云,覆盖面积超过整个加尼福尼亚。造成的损失大约1160亿美元。据说,这次蝗灾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人类历史上观测到的最大动物集群。

正当大家为此惶恐不安时,诡异的事情出现了,那些多到足以让密集恐惧症者窒息的蝗虫,忽然无声无息地消了。“是道德的沦丧还是蝗性的扭曲?”当大家一起走近科学时,却发现蝗虫的消失竟然是出于偶然。

原来,蝗虫寿命大约6个月,在存活期间会大量产卵,储备下一批蝗虫,接力下一次蝗灾。蝗虫每年都会选择在同一个人烟稀少、荒凉,没有天敌的地方产卵。

不巧的是,那一次,选址经验丰富的蝗虫却看走了眼。很遗憾,它们猜到了开始,却没猜到结束。

蝗虫们选择的安全产卵地,恰逢美国西部发现矿山,出现了蔓延全国、人气高涨的淘金热。原本荒芜人烟、少人问津的地方,一下成了淘金圣地。为了诱人的金子,大量矿工,农民,带着瓜子、面包、矿泉水和勤劳致富的粉色梦想,从各地雪片般纷至沓来。

最后,那些勤劳的淘金者,淘到多少金子,有多少变身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并没多少人知道。但大家知道的是,那些蝗虫产卵的地方,都被勤快的锄头掀了个底朝天,原以为安全的蝗虫卵还没来得及生根发芽,就已经就地死去,直接归于尘土。上一批垂垂老矣的蝗虫大军,看到后续无蝗,大呼三声“黄金误我”后,集体死去。一场声势浩大的蝗灾,就这样蔫了吧唧的平息了。

这一次,那些春风吹又生的蝗虫大队又来了。甚至有可能对我国造成影响,树可忍,食不可忍!

说归说、笑归笑,要干正事不能闹,相信我们一定有足够的办法和能力应对蝗虫隐患。蝗灾不算新鲜事,古已有之,我们连从未出现过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有能力应对,何况这些虫子?

最后,替那些已经准备起锅烧油的朋友们问一句:蝗虫属于野生动物吗?

更多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 Book不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100种方法让蝗虫死得色香味俱全?但杀蝗最有效的竟然是黄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dm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