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孩子因为回避学习做出极端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一心抓学习”的家长在这些报道面前纷纷缴械投降——和身心健康比起来成绩也许不算什么了!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抗不过老师的一通电话,抗不过孩子的一纸成绩单。
我们经常在要不要抓成绩?要不要抓学习?怎么抓学习?……这些问题上纠结。
成绩是果,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智力因素、考卷难度、临场发挥等等。智力因素很大部分是先天决定的,考卷难度是外部环境,临场发挥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意外因素,都不以家长的意愿而发展。宝宝心里苦,难道我们是不是就只能坐以待毙、束手无策?
老话说的好:成功=1%的天赋+99%的汗水。翻译过来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成功=1%的天赋+99%的努力?既然成绩面前不可控因素太多,那何不好好抓住可控的“努力付出”呢?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智商200,但是我们可以要求孩子练习“努力付出”。比如:多作课外阅读、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按时写作业、作业自己端正、提前预习、定期复习巩固……这些“努力”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可问题是:
我们有没有掉进强求孩子“努力”的坑呢?
我们有没有为了获取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多地干涉了孩子自主学习权利呢?
有没有因为“必须要有好习惯”的执念,破坏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也许造成孩子心理扭曲、情绪化、行为对抗、行为极端、甚至品行问题的,正是“一味追求”追求学习(或成绩)的我们呢?
学习?成绩?抓不抓?怎么抓?
当然抓!我们抓可控的“努力付出”,抓科学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更不忘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压力下,维持和孩子的良好亲子关系,用我们无条件的爱和耐心,给孩子营造出必要的成长空间、时间和环境。
养育孩子,我和你一起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