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团队为什么存在?
前面说到了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既要互相合作、又要防止欺诈、互相牵制、互相支配、互相敲竹杠的行为。这篇讲企业,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解企业的本质。
为什么有企业,而不是单打独斗?到企业,需要放弃很多自由,听从指挥、放弃自己的定价权,放弃很多自由。一种解释是科斯,他说进入企业,可以避免应对市场每天的不靠谱行为,跟熟悉的人一起,不用对每个、每天、每小时议价。
企业的各种规定,可以协调这个问题、冲突,可以避免你遇到不靠谱的人、事,不用每次都去法院打官司。所以市场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让人们愿意放弃自己的部分权益,进入企业、听命与人、听指挥工作的原因。
但接下来又有一个新问题,既然市场有交易费用,进入企业能节约交易费用,那所有人都愿意进入企业,而企业间的交易依然是市场行为。如果所有企业合并,不就可以节约更多交易费用了吗?为啥会看到企业并存呢?
因为企业内部也有管理成本,协调工作的难度会随着员工人数增加而急剧增加。加入企业,因为市场有交易费用;企业不能无限做大,因为企业内部有管理费用。看上去挺正确的。
还有一个解释是,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他们说团队就是那些能够带来比一个成员单独产出之和还要大的产出的那些组织。比如看两个队一起打球比看两队每个人单独上场表演,娱乐效果好很多。一盘麻婆豆腐上来好吃,要比你先吃豆腐,再吃麻婆要好很多。
二位经济学家认为,团队有种神秘功能,它把所有加起来之后,会无中生有一些新的效用,且无法追溯到构成团队的每个要素上。三个人的观点,你更喜欢哪个?我喜欢后者,这个时代有件很好的事,就是你的光芒,不影响我的闪耀,经济学家也是惜英雄,重英雄。
那些无中生有的、新增的功效,怎样归功到每个生产要素上呢?薛老师举了个例子,说小时候希望当乐队指挥,因为看上去轻松,但乐队指挥对乐队到底贡献多少呢?请爱乐管弦乐团的卡拉扬指挥一场,薛老师指挥一场,没有指挥一场,看看其中价差多少,就知道了。
企业是能够无中生有的带来额外收益的一种经济组织,每个成员的收入取决于他对团队的边际贡献。每个人的贡献不是昭然若揭的,需要人力资源的同事,通过各种线索,来判断边际贡献。
问题:既然每位成员都有贡献,那应该是平等的,为啥有人指手画脚,有人听从指挥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问题的答案,在本文和明天的文章中。
谁来当老板
这篇和下一篇来回答一个问题,在企业里谁来当老板、谁来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谁来服从指挥。上文提到团队是一组要素加起来能无中生有产生更大效益,比单独个体效益加起来都大,这样的组织、集体,我们叫团队。
看似都有贡献,那地位应该平等,为什么有人指手画脚,有人听从指挥呢?先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左侧是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右边呢是负债,包括借款、应付账款、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员工工资等,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左边是有什么家当,右边是资产的主人是谁,左右的金额必定相等。既然企业是由投资者、债权人、劳动力共同组成,为什么有人是老板,而有些人是员工,得听别人命令。
我们都有经验,新人入职,有个厚厚的员工手册,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好多、好长。但新人入职时,却不会给老板一个老板手册,告诉他要做这个,不做那个。
这样很多人都有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就是资本家通常有能力支配、牵引、指挥、控制劳动力,资本家天然会剥削劳工。既然这样,那为啥我们不会去争着做资本家呢?
在前面讲特许经营权时,说总店欺负加盟店时,说到现实中谁强谁弱,跟合同上反映出来的刚好是相反的。医生、病人也是,餐厅顾客也是,学校学生也是。那资本家和劳动力,谁强谁弱呢?谁更容易牵制、操控、剥削谁呢?
团队成功,劳动力和资本需要良好合适的搭配才能有效率。而资本家建好工厂、铺好产线,资金到位后,就无能为力了,东西在那,要撤回很难。劳动力付出的是劳动,随时可以付出,随时可以收回。
资本家投入的厂房、产线、资金,资本家不可能24小时看着这些。而劳动力脑袋刚好长在四肢上,随时能掌控他提供劳动的品质和数量。偷懒很容易,假装卖力很容易,多吃多占很容易。所以在资本和劳动力之间,资本是弱者,劳动力是强者。
旧社会有种职业叫纤夫,苦工的一种,后边有个监工,拿着鞭子。你愿意当纤夫还是监工呢?很多人愿意当监工,打人总比被打好。但问题是为啥没有成为监工呢?想想这群纤夫,钱是他们挣的,还要分给监工,可不可以下次不要监工。
事实上监工一直存在,重新解释一下,纤夫自己知道,他们会偷懒,会虚张声势地卖力,如果这样收入会下降。出钱请人鞭打他们,收入反而增加,这是经济学通过信息不对称角度的解释。
回答上文问题,企业里谁当老板,第一原则是谁提供的资源,容易被欺负、被滥用、被支配、被牵制,这个资源的拥有者就是老板。那些容易偷懒、滥用资源,虚张声势卖力的资源的拥有者是被管理的角色。
薛老师关于企业管理的定义,就一句话,是如何防止劳动力滥用资本。大量关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劳动力的利益向资本的利益看齐。
问题:在创新创业热潮中,究竟是资本追逐创新还是创新追逐资本?资本家和创业者到底谁更需要谁?
答案好像是,谁更厉害,谁就被人追逐,谁就被人需要。在创意不太新颖,不太被人接受时,创新者追逐资本;在创意价值明显后,变成资本追逐创意。
我们看到很多创新者需要钱,但不是见钱就收,会反过来考察投资者,看除了钱外,还能不能带来其他帮助。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这里的人际关系和制度安排,精妙绝伦。
谢谢欣赏,个人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评论。观点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