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平阳第一笔     放城不二人(之三)

平阳第一笔     放城不二人(之三)

作者: 布衣书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6:39 被阅读0次

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经由他的笔,赢得了世人的熟稔和尊敬。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谷里教书。年逾花甲的舅父骑自行车跑了八十多里找到我,要我领他去寻找齐鲁“夹谷会盟”的蛛丝马迹。在谷里村西的明光寺,我们发现了一块仆卧的碑碣。我与舅舅搬掉了压在上面的石块和柴草,用木棍将其撬起、翻转。找来一桶水冲洗掉碑身的积土。当“县治西域,地名谷里,世传夹谷会盟之地”一行字显现时,舅舅满是汗水的脸上露出了欣喜。依据这块康熙年间的碑碣,舅舅写了一篇《夹谷会盟遗址考辨》,不久即在《齐鲁晚报》刊出。  

记得一个三九隆冬,舅父邀我去柳下故里考察。由一耄耋老人引路,我们找到了清代“柳下书堂”遗址。并从玄天上帝庙的重修碑记中找到了“西柳即古柳下地也,为和圣汤沐之邑……”的记载。《新泰文史资料》第九辑《柳下三贤有遗踪》即为记录此行之文。  

艾青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年迈的舅父一日三药,仍拖着一条病腿,骑着一辆“大国防”,为挖掘文史资料跑遍了新泰的山山水水。厕上炉旁,手不释巻。寒宵炎午,笔不停挥。如此呕心沥血、夙夜匪懈,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的生命之树?究其实,对家乡这片热土爱得深沉是其一。以研究地方史料作为晚年的精神寄托是其二。  

我理解舅舅,他的后半生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身处卑微,蹉跎日久,阅尽了世态炎凉。但苦涩的生活未能使他消沉,暮年的舅父就是凭依文史研究这叶灵魂的扁舟,在人生的长河中奋力划进,直至生命的终结。  

拭去凄清的泪水,挽住悠悠的思念,仅以此联,挽于舅父灵前:  

弱冠即投身革命 为诗为赋 倚马挥洒 曾称平阳第一笔  

耄耋犹潜心文史 探古探幽 临川著述 实为放城不二人   

呜呼哀哉,尚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阳第一笔     放城不二人(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ey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