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我在“得到高研院”(原“得到大学”)线上课学习后的笔记作业。
00 导读
听了第一堂课,深深的感受到这些课程背后老师们付出的巨大努力。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加入到这一个巨大的价值网络当中,学习如此有体系化的课程。
在“得到高研院”老师面试我的时候,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10年前读MBA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对我们说,这可能是我们人生最后一次去校园里上课。但当时,在我内心当中,并不会这样觉得。果然,10年后,我又来到了“得到”这一所校园,在这里遇见有趣、有料、有爱的小伙伴和优秀的老师们。
正如鹿老师所说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置身于问题解决当中。我也期待自己在学完课程后,能够输出一门能够帮助别人的课程。今天这门先导课听完后,内心非常的激动,迫不及待要展开这场特殊的学习之旅啦。
01 践行者思维:怎样有效的学习
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但是蔡老师提到的怎么样高效学习的方法,听了非常有启发。首先,我们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课这个层面,还要不断的思考反问自己:课里面的问题我遇到了,会怎么去做?这就是倒逼自己思考和自身关联,做到更好地学以致用。
其次,还要把课里的实践进行扩展,也就是问:学到的内容,我们可以怎么来用?做出三个以上的回答。这确实非常有挑战,这样做虽然有点烧脑,但的确会让自己的认知边界得以拓展。我们要相信:别人讲的,一定对你有启发。
这些都是接下来我要在日后工作当中去践行的,反复逼问自己,让自己养成习惯。蔡老师课程当中的几个故事也非常有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感谢。
02 演奏家思维:怎样刻意练习
这门课程聊的是“刻意练习”。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里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那么,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呢?如果单看作者在《异类》里列举的几个正面论证的案例,似乎是可以说得通的。不过,正面的案例可以成立,反面的例子就一定不成立吗?这个论点的成立,有没有限制条件呢?
只要多思考,就能提出一些疑问:第一,是不是任何领域,只要付出一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专家?第二,是不是达不到一万小时,就无法成为专家?又或者说,一万小时是成为专家的唯一条件吗?
我们会感觉这里面有漏洞,当进一步去研究查找资料之后,会发现这个观点的源头是来自K·安德斯·埃里克森的一篇论文。埃里克森重点强调的是刻意练习+正确的方法才能成就专家,而不是简单的一万小时。同时,他也提到了这个理论只适用于运动、艺术和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此一来,我们对于一个理论观点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了。
今天听了钢琴家赵老师的分享,我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具体的方法论,五个步骤心法特别有用。
另外,赵老师说:勤奋只是月台票,你最终能走多远,要看挖掘自己的天赋,所以挖掘自己的天赋也很重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
03 特种兵思维:怎样在残酷的选拔中胜出
我曾经认识一个特种兵,知道特种兵的训练是极其辛苦的,甚至不尽人道。这堂课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原本以为特种兵作为“超人”一样的物种,一定拥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能力,其实原来也是被训练出来的。
尤其是第1条,我们要降低期望值,保持不输就是赢,这就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笑到最后,才是笑到最好。不要去苛责自己,就像我们这次打卡作业,看到很多同学很早交了作业,内心不免有所焦虑和恐慌,但事实上我们需要对比的就是我们自己放平常心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就可以了。
第2条,接受目标根据目标去匹配资源,这也是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特别重要的心法。不去抱怨,而是去想办法去解决调动资源,反而能迸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能量。这位特种兵老师本身就是在用一种能力迁移的方法,把之前的经验用在新的工作岗位,特别棒。
在第3条心法当中提到了:不要否定队友,要用行动解决情绪,这一点也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而言,是很好的方法。在打一场硬仗的时候,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但拥有一个终极目标,且用行动直接去跳过那些干扰的情绪,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04 竞技者思维:怎样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这节课种,在“目标之内留足余量”这个部分,我有一点疑问:如果不是类似体操这样的打分项目,而是跑步和游泳这样拼实力的竞技比赛,会不会出现超常发挥的情况呢?那么,我们平常的训练是否还依然符合“像比赛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比赛”的策略呢?如果到我们的实力,还比不上其他选手,该制定什么样的策略呢?
当然,本节课的核心是讲怎么样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1, 在目标之外不多花一分精力,要做到足够的聚焦,这也是我们很多人要成为顶尖高手必备的心法。
2,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陈一冰老师提到自己在比赛时的发挥,只有平时训练的百分之六七十,这一点让我特别震撼。可见平时就要对我们自己要求更加严格。
3, 最后提到:面对遗憾,坦然处之。把自己的目光看到下一刻,而不纠结于当下,也是我们非常需要学习的。
听了陈一冰老师的课,再联系演奏家思维和特种兵思维,其实发现这些是一以贯之,相互融通的,而且他们这几位都能够把各自领域的习得的顶尖技能,跨界迁移到其他领域,这就是作为一个高效学习者的超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