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视角下的劳动教育何去何从(二)
农耕园里少呈现些“完美”,多包容些“失败”
偌大的农耕园,承载着儿童的梦想,撒下了各种不同的种子。作为小小农夫,头一次用勤劳的双手带着辛勤的汗水向着这土地问候,“合作愉快啊!”。就这样,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农耕园里会怎样?
也许,专业的农民也无法确保百分百的努力必能换来百分百的收获,我想,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才会有了我们常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才会有常常吟诵的“粒粒皆辛苦。”
小小的道理,却是生活中经历的一个个失败换来的。而眼前的农耕园,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因为有着高级的人工配置,专业农耕者“帮助”儿童搭理着这座农耕园,“吃”下了原本属于“小农夫”该吃的苦,受过了原本属于“小农夫”该受过的累,“学”过了原本属于“小农夫”该学的知识,抢去了“小农夫”该有的“实践”机会。呈现出的园子里的“完美”,给儿童递去了错误的信息——“原来种植是这么好玩,原来耕种是这么简单。”“原来只要撒下种子,植物就会顺理成章地成长。”
可是,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哪有随随便便就有的成功?就像现在说得最时髦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啊,当你觉得挺容易的时候,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属于你的那份不容易……”可是就连这点道理,我们也要剥夺学生感悟它的机会。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追求“完美”,无可厚非,这是每个人的追求。然而,不能因为追求完美、圆满,就不允许“不完美”的存在。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不完美,才是美”。
作为教育人,我不禁想问:在教育的过程中到底是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呢?我想,只要我们眼里还有儿童,那么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可以用“缺失”换来儿童的成长,就算是“缺失”了,也是值得的。
既然已经明白这一点,那偌大的农耕园里,我倒是不仅希望看到累累的硕果,还想看到最常见的“歪瓜裂枣”。因为在“歪瓜裂枣”的背后,有着儿童的汗水,更会有着儿童的无限探索。
耕耘是农耕园里该有的样子,探索不更应该是农耕园里的初学者更应有的样子吗?
农耕园里少些“欢笑”,多些“汗水”与“泪水”
如果不出意外,明天便是我对于内卷视角下农耕园的思考(三),当然这个小标题有待商榷。(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