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呈现了一代人在历次运动中所遭受的磨难和痛苦以及对这些磨难、痛苦的超越和升华。以文学的样式对影响党和人民历史命运的政治运动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
故事的开头就道出主角许灵均的身份,他总是在被遗弃。作为富人的儿子,父亲不要他,母亲的病死让舅舅卷跑了所有的钱,唯独也不要他。后来又因为“资产”的帽子,又把他划分到“右派”。他就像一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无处安顿。最后成为了一匹牧马员,终日在草场飞驰。
在人类世界里他找不到一丝温情,使他和牲口为伍,马儿的气息给他带来了独特的温暖,让许灵均失声痛哭。从此他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带领着这些马儿会让自己感到一点生存的价值,“就像是童话里的王子,在他身边的是一群通灵的神物。”在和自然的搏斗中逐渐找回了自信。
在《挪威的森林》里有这样一句话:谁喜欢孤独呢,无非是不想失望罢了。许灵均毕竟还是一个人,拥有着七情六欲的残余,就算是野兽也还是想找到同伴的舔舐。孤独的灵魂总是要有所依傍才会有跳动的勇气。
在这个犄角旮旯里更是有一群人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许灵均,他们眼中的许灵均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实人,更是在许灵均险些被拉去批斗时合伙想办法帮助他。后来更是有了撮合他婚姻的郭蹁子遇到了和他相濡以沫的秀芝。
人们有一种劳动人民的淳朴在这里展露无遗,这种友善的气息把社会边缘化的许灵均一点一点往回,使他开始渴望回到平凡的质朴中去。
文章里有大量描写自然场景,在一种悲剧色彩中带来独特的美。这里像一个世外桃源让许灵均想一直待下去,毕竟在这里有着人类世界里领略不到的风景,产生了许灵均对生命的热爱。
明明是反思文学,却让我们从中看到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直在强调的明朗、昂扬、坚定,与拨乱反正之后整个时代充满朝气和希望的时代脉搏相一致。阳光是灿烂的,生活是美好的。知识分子的苦难生活在许灵均眼里是“为其有痛苦,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也是“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他的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为此他甚至拒绝了父亲为自己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草场才与许灵均的灵魂相配,在这他探寻到了自己真正的道路。
这样的举动,把许灵均说成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还不如说是许灵均是对故土和亲人有着依恋之情的知识分子。明明是因为被放逐才来到这片土地上,却在与父亲会面后再次回到这里,有了一种游子漂泊在外之感——柔和而苍茫的暮色,温馨的家庭让他忘记了之前的痛苦而觉得踏实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