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森特·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投身绘画。他用了九年不到的时间,几乎在完全自学的基础上无师自通地成为一代绘画大师。然而生前的他寂寂无名穷困潦倒,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且还是友情赞助),死后却声名大噪,所有的画都成为艺术瑰宝,价值连城。他的一生仅活了37岁,短暂而又璀璨。
好了,梵高先生相关的经历在百度上可以任意搜索。那么今天,谈谈《渴望生活》给我最大的感触。美国作家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是一本关于梵高先生的传记。说到梵高,相信我们任何人都不陌生,尤其是下面这幅图。
渴望生活这是著名的梵高——割掉自己左耳的自画像。首次接触梵高先生是在中学时代的一篇课文《吃土豆的人》,继之便是这幅自画像了。我想,一个人得有多绝望多疯狂才会做出自残的事情来。读完《渴望生活》最后一页,心中的迷雾终于揭晓,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梵高先生太苦了。
在世俗浅薄的理解中,人世的幸福应当从四个方面去获取:家庭、爱情、友情、事业。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解读梵高。
渴望生活一、家庭
梵高的生日是他一出生就夭折的哥哥的忌日。在母亲眼里他永远比不上那个夭折的哥哥,他的形象永远没有哥哥完美。 这导致了梵高的自闭和内向。 梵高一共有三个妹妹两个弟弟,然而在弟弟妹妹的眼中,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懒汉,对他很是厌恶、疏远。当然,他的大弟弟提奥除外。提奥是唯一理解和支持他的人。提奥相信他的哥哥,他肯定哥哥身上的才华,他愿意和哥哥一起奋斗。正是他承担了哥哥的一切生活开支,让哥哥专心画画,也正是他成就了伟大的梵高。 在事业上,梵高一直顺随父母的意愿。他先是在伯父经营的艺术公司上班,遭到狼狈解雇。随后他想继承父亲的职业,当一名牧师,可最终没能通过牧师考试,所以他只能当一名传教士,即使这样他还是被教会解雇了。神职的道路走不通,28岁那年,他像一只丧家犬,拿起画笔,住进父母给他准备的一间小房子里(这是与他的家人隔开的一间简陋潮湿的小房子)。他给弟弟的信中说到,为了不引起家人对他的仇视,他尽量不和家人交流,尽量缩在屋子里一个不被人看见的角落安静地画画。
他一直努力想要融入家庭,然而这个家庭对他是排斥的 。在梵高家族的眼里,他是一个梵高家离经叛道的败子。
他渴望被爱,渴望融入家庭,然上帝是如此吝啬,终丢下他一人在人世踽踽独行。
渴望生活二、爱情四重奏
纵观梵高的一生,一共经历了几段感情,都无疾而终。
1.“滚开!“
在情窦初开的年龄,他遇见了活泼可爱的小学教员乌苏拉。乌苏拉善于卖弄风骚玩弄情感,见识浅短。正在梵高被爱情之火燃烧得团团转时,她却声色俱厉,一声怒吼“滚开”,从此,将梵高关在爱情的大门外。
2.“不,决不,决不!”
第二段感情源于他的表姐凯·沃斯。凯是一名寡妇,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她举止优雅美丽大方,充满活力与热情,是他理想中的妻子。然而她决绝的“不、决不,决不!”彻底打破了梵高梦幻般美丽的爱情,也为这段单相思彻底画上句号。还惹来了家人的不满,因为这是他们眼中的乱伦,为此,他险些众叛亲离。
3.劳燕分飞
克里斯汀是一个妓女。两人患难时相逢、贫困中惺惺相惜、力排众议相爱。她是命运认为应当赐予他的唯一的妻子。然而因为贫穷终劳燕分飞,在自己生活尚不能自保的情况下,爱情又谈何而起?这段感情像一个轰天炮,把梵高的生活轰炸的乱七八糟,也把他的悲哀轰炸得触目惊心。如果不是因为贫穷,这段感情不会如此潦草收场!
4.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
玛高特是唯一真正爱过梵高,并且为了这爱情而企图自杀的女子。然而因为梵高的“不务正业”和二人性格年龄的差距,这段感情被玛高特家人扼杀了。说到底,玛高特是给了梵高自己全部甚至所有爱情的唯一一人,也是给了梵高这短暂一生的最纯粹最温暖的爱恋的唯一一人。
他是一个朴实而温暖,纯粹而简单的人。他渴望爱情,渴望生活,然而,终被爱情拒之门外。一辈子形单影只,孤苦伶仃。
渴望生活三、友情
没有朋友的人生像贫瘠的土地是荒芜的,像痛苦后面的省略号是无尽的。高更是梵高最要好的朋友。
在法国南方美丽的小镇阿尔,绚烂的阳光绚烂的向日葵竞相怒放,梵高在这里给他最要好的朋友布置了一间温馨的房子。毫不夸张地说,他像一个小媳妇置办新房般,热情而急切地等待着在布里塔尼贫病交加的高更归来。他要给他最好的照顾。他在墙上画满了金黄色的向日葵,他用尽一切温暖的色调要给好友自己所有的一切。
靠得越近,彼此的缺点便会被无限扩大。他们相爱相杀。最终因为两人性格不同,尤其是在绘画上观点的不同,使这段友谊走到尽头。
梵高赞美杜米埃、辛燕、杜比尼和伟大的卢索,这是高更最不能忍受的;而高更喜爱的安格尔、拉斐尔、德加,却是梵高最厌恶的。
梵高的画充满激情。他说过:当我在画太阳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它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正在发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热的浪;当我画一块麦田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卖力内部的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而努力;当我画一个苹果树时,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里的种子正在为结出自己的果实而努力;当我给一个男人画像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这个男人汩汩流过的一生——他所见过的一切,他所做过的一切和他所经受过的一切。
而高更的画是冷静的,他像一个冷静的过滤机器,把梵高画里的所有高昂、激情顷刻打散。
两位大师的相遇,最后变成一场灾难。梵高几乎在癫狂的状态下割掉自己的左耳,高更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选择离开。像一对情侣,二人一见如故、情书、包养、同居、争吵、癫狂、拔刀相向、分手、绝交、老死不向往老……
就像作画一样,梵高燃尽自己的激情,极力想要获得的友情最终也烟消云散。他渴望爱,渴望友情,最终还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渴望生活四、事业
前面提到梵高先后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投身绘画。在事业这一块,他是很自卑的。早前,为了获得世人的认可,他极力讨好家人,做父母眼中的乖儿子,事事顺遂父母。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他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画画。这使他背上了“懒汉”“疯子”“伏热”等世人厌弃的名字,成了无人理睬的贱民。他的生活全靠弟弟提奥接济,长达十年。生前也只卖出一幅画,还是友情赞助。他常常为自己成为提奥的负担而自责愧疚。试想,如果不是极度的无助,谁不愿意自食其力?谁愿意背上这一切罪过?
十年不到的时间,梵高先生留下了900多幅作品,然这些作品都无人问津,这最让他自豪的事业,也成了他最悲哀的事业。他这一生勤勤恳恳辛勤耕耘,却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立足之地。渴望生活,渴望自食其力,渴望成为最平凡最朴实的劳动者,然而这活着的最简单的希望,也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渴望生活艺术大师米莱说,艺术是一场战斗,献身艺术是应当倾注心血、奋力拼搏的。
但铁打的巨人也无法承受这些苦难啊!实在太苦了!在重重压力下,年仅37岁的梵高在奥维尔金黄色的麦田里,开枪自杀,结束了他这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这个世界没有对他温柔以待,然而他却把一生的柔情献给了这个世界。 正如作者欧文·斯通所说:他这一生,自己可以没有妻子、家庭和子女,可以没有爱情、友谊和健康,可以没有可靠而舒适的物质生活,甚至可以没有上帝,但是他不能没有这种比他自身更伟大的东西——创造的力量和才能,这才是他的生命。
打开他的作品,你会惊呼,这竟然是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孩子的内心,这个孩子把自己屡遭磨难伤痕累累的一生,画作一个永不枯竭的宝藏:波涛汹涌的力量、炫目璀璨的温暖、朴实有力的坚韧、色泽斑斓的希望……
渴望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