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是他的著作之一《妈妈的心灵课》,这本书主要从孩子、家庭、大千世界三大部分,来阐述一个女人成为妈妈后产生的心灵变化。
孕育孩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般的旅程,妈妈应该享受这个过程。孩子出生后应该第一时间与妈妈进行亲密接触,并且让妈妈亲自进行哺乳。在育儿的过程中,没有人能代替妈妈的角色,最好先建立亲密关系再建立管教关系。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要有耐心地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鼓励孩子展开想象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断奶,上学,结婚是妈妈与孩子逐渐分离的过程,孩子不可能一直占据父母的生活,他会有自己的生活和快乐。
最后,孩子出现问题不要恐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多观察,多沟通,多陪伴或许就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顺利成长。无论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妈妈的温柔和细腻就是孩子最好的良药。
整本书没有事无巨细的育儿技巧,没有复杂的章程,作者一直在鼓励的就是让妈妈成为妈妈本身。妈妈为什么能养育好孩子,不是因为她有很多育儿知识,而是因为她有着对孩子完全的爱。
也有很多妈妈得过产后抑郁症,因为孩子出生前自己是众人眼光的焦点,但孩子出生后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加上分娩的痛苦,会让妈妈很容易抑郁。
所以妈妈需要帮手,这个人可能是婆婆,可能是妈妈的妈妈,也可能是训练有素的育儿嫂。这些人都能提供很好的育儿建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请帮手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让妈妈与孩子亲密接触,避免因为边界感不清晰加剧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妈妈尽可能沉浸在当妈妈的幸福中,全家人都应该为此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