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班路上抽空听了鞠洁老师线上的生涯课程,其中一讲,鞠老师提到,可以用产品思维应用于职场转型的选择。
产品思维的五个层次:
1、感受层
产品设计的外观和风格,决定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
2、角色框架层
产品的目标定位,不同角色定位的偏好不同,而对于产品设计,需要思考面对不同场景化的角色群体设计更加针对性的功能。
3、资源结构层
产品背后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人力、平台规模等等,而对于产品设计,则需要综合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符合落地需求的规划及目标设定。
4、能力范围层
产品团队的能力/精力边界,产品团队需要根据目标实现及自身能力来明确最该做什么,聚焦更加重要的某个点。
5、战略存在层
战略目的的设定,想要通过产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个人的职业选择”作为产品,用产品思维去做类比。
同样是五个层次:
1、感官体验
对该职业的直观印象,比如是不是喜欢这个职业,如果喜欢那么主要喜欢哪一点等等。
2、角色认知
对职业的社会定位、所在的圈层、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基础的了解,明确的知道你会面对的怎样一群人。
3、资源梳理
第一点,梳理自身现在所拥有的资源(包括家庭资源、学历、能力,圈层人脉等),分析得出资源可支持的选择;
第二点,罗列新职业未来可能可以接触到的资源,分析这些资源是否可以有助于个人目标的实现。
4、核心竞争力
明确自身天赋特质,客观的评判自身的核心竞争,选择可以发挥自身最大优势的职业方向。
5、结果(目标)设定
明确想要什么,如何达成目标。
不管是什么样的思维理论,虽然存在很多种形式,但核心逻辑基本相同,如果我们把理论中标的物(产品/职业选择)的概念去掉,其实可以发现,这些思维理论本质上就是一个逻辑思维框架,而所有事物的底层逻辑都存在共性。
就拿我一直贯彻的“结果思维”,其核心内核也基本类似:
1、设定目标:明确你想达到的目标。
2、思考过程:资源盘点。
~我们有什么(资源)
~我们能做到什么(能力)
3、如何实现目标。
~找到切入点(角色定位)
~包装/宣传(感受)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最基础的自然准则,而世界的底层代码其实非常简明,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意思,而对于我们除了要知道这些,真正需要做的还是理解并可以活学活用直到触类旁通,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不断的升级我们的思维结构,并在思维上持续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