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认真学习了姚梦薇老师执教的《麻雀》一课,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姚老师在课堂伊始便明确出示了本单元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即: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整个授课过程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有序展开。
课程第一环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姚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叙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对本课写作方法学习的开启,也是对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效果的又一次强化。因为有了已有知识的支撑,文章内容的概括表现得很有方向性。也为接下来重点部分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课程的第二环节也是本课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即:寻找将故事写清楚的方法。看作者是如何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姚老师运用情境设置的方法,引导学生置身其中,作为故事的见证人来反复的品读课文,逐步探索作者的写作方法。主题探寻之旅分为三步:①作者是如何安排人物的出场顺序的?②品味其中动作、外形、神态描写的作用;③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总结出作者将这个故事写清楚的具体方法:①挨个出场,有条理;②细节所见,很形象;③追加所想,有依据。在写作方法的探寻中,姚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地阅读,(分角色读、对比读、反复读)不断地亲近文本,感知文字的魅力,解密其中所蕴含的写作方法。
课程第三环节总结部分,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结合文章的主旨,姚老师将有形的写作方法与无形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永葆一颗充满爱的心,去观察生活、面对生活。课程的立意高远让人肃然起敬。最后,练笔部分的素材也紧紧围绕“爱”的主题展开,再次强化了文章所表达的人文主题。
整个课程安排由写作方法的挖掘到具体方法的应用,姚老师进行了一个完美得闭环设计。不断地为学生设置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知识获得的喜悦。课程的设计精巧很值得我们借鉴。
针对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尝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相结合。通过多元性的、具体的评价性语言,将学生引向细致观察文字、反复咂摸词句、积极思考背后深意的语言感悟之路上来。让学生真正从文本这一例子中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创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