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吃豆腐泡。平时都是一位婆婆在收钱。这位老人是店主人的母亲,看上去已经七十多岁了。老人账算很清,手脚也还麻利。
店主人我们认识。一次,调侃他说:你雇了一位好职员,还不花钱。老母亲年龄大了,还不让好好享清福,怎么让老人给你干起活来了。他呵呵一笑:你不懂的,老人就要找点事做,显得她还有用。她喜欢干就让她去干。
自那以后,每次去我都喜欢看看老人在干什么。收钱、找零、发牌子,也不多说话,看上去还真像个掌柜的。而这次去,发现是另一个人在收银处。左瞅右看不见老人的身影。
正吃着饭,婆婆从外面走了进来。只见她在柜台前忙活了一会,就径直走到了一个桌子旁。
“你在这里吃饭,你妈吃了吗”?老人对着正在吃饭的一位中年男人问道。
“我妈没在我那里”。那个男人应道。
“你只知道自己吃,就不想想你妈吃了没有”?
看上去不像平日的聊天打招呼,老人严肃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兴趣。
“那次吃包子,你只知道自己吃,就没给你妈吃”。老人义正言辞的样子让我偷偷发笑。
“你别听我妈说。我问她了吃不吃,还给了她一个,怎么就不管她呢”?那位男子莫名其妙,看上去极其委屈。
“你们都吃汤圆呢,就没给你妈端一碗”?老人继续不依不饶。
“哎!她再是这样子,我就不管她了。你是知道的,我妈她就不吃汤圆。”那位儿子竭力争辩着,显然已经忍着怒火了。
“你妈前段时间栽了一跤,你也不让她住院”?
“我妈的腿不要紧,不需要住院。医生开了药,她竟然不吃,我劝了几次,她不听。姨,你不敢听我妈说什么就是什么。”
“是啊,我妈就是不吃药。我们再劝都不顶事”。旁边坐着的一位女性开了口。应该是那位男子的妻子。
“我妈怎么这样?到处胡说。她再这样,真不管她了”!男子忿忿不平。
老人听到这里,语气明显缓和了下来。“你要对你妈好好的”。
老人的伸张正义让人忍俊不禁,那男子的满腔怒火也让我印象极深。
今年对工资的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其中就有赡养父母一项。赡养父母既是责任也是义务,“百善孝为先”,孝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但实际生活中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对子女来说,只要父母无病,有吃有穿就算尽孝了。其实不然,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思想和生活。年纪大了,对物质需求不再重要,心理诉求日益增多。希望孩子常回家,陪陪他们。他们只要能做到的,就不会张口,更不会麻烦子女。年轻一点的父母竭力想跟上形势,不至于和孩子的代沟越来越大。想起了央视的几个广告,一位父亲为了能跟上女儿的脚步,换上运动装陪她去跑步,但还是气喘吁吁,看到父亲真的不再年轻,女儿流泪了。另一个更让人感动不已,痴呆的父亲把饺子装进了口袋,要留给儿子吃。父母对子女之爱,如大海永不干涸,如高山永远巍峨,但儿女对父母之孝却有保质期。
看到父母手脚迟钝有时会埋怨,听到父母唠叨有时会厌烦,父母有病会发愁何时是头……
子夏问孝,孔子告诉他:“色难”。孝敬父母什么最难,就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物质上的享用是孝道的底线,而和颜悦色,才是真正的感恩和尊重。
事父母,色难。那位婆婆是幸福的,儿子们对他做到了尊敬,让她能理直气壮教训老姐妹的儿子。我不清楚那位男子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恩怨,但我能够体会出那位母亲心有怨气,不够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