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以来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除了做阅读笔记后翻看笔记来回忆这本书的内容外,还有什么方式更够帮我更加好的来掌握一本书的在讲什么呢?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或许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能够帮你,同时这是我在阅读这本书后的一个读书笔记,但我仅仅整理的前三种阅读层次,然后开始实践这三种层次,等掌握的差不多再回来看看第四种。
另外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仅仅能列举出这本书的脉络,至于其中的很多细枝末节的部分,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翻看这本书。
笔记开始
阅读是一种非实时的沟通,如沟通一样,都需要理解对方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抛开情绪,最终化解争论。
阅读的层次
阅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低层次的阅读逐步递进到高层次的阅读,高层次的阅读包含了低层次的阅读,这四个层次分别是:
- 第一层: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 第二层: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 第三层: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 第四层: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基础阅读非常的简单,就是能够理解书本中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无需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作者的句子。对于现代的都市人来说,读者大多具备了这个前提,所以我并没有对于这个内容作过多的赘述,而且我也是粗略阅读了本章的内容。
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阅读的层次。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略读可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书本中的内容是否就是你需要的,这无疑对时间成本非常高的现代人,节省了很多无效读书的时间。
略读的建议如下:
- 先看书名,然后有序先看序。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可以通过索引去了解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和作者等等。
-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了解书的宣传文案是否包含了作者的主旨,还是仅仅就瞎吹牛。
- 挑选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阅读。
- 把书打开,翻看几段,可以连续几页,但不要太多。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规则简单:头一次面度一本难度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按照我的理解,可以结合上一条的规则,挑选几个你认为需要的章节来做“粗浅”的阅读,没有必要真的从头到尾粗读一遍,但是粗读也不是漫无目的,读完之后要可以提出四个基础问题,并回答。
- 问题一:整体来说,这本书(章节)到底在讲什么?
- 问题二:作者在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试图找出作者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 问题三:这本书(章节)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
- 问题四:这本书(章节)跟我有什么关系?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能提出问题,并在书本中找到作者想要给出的答案,甚至给出你自己的答案。
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这也是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理解作者“
- 分析阅读的规则一:开始阅读一本书前,你应该趁早知道书的归类。这是道与术的区别,道告诉你这是什么,而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也是书籍的一个维度的类别。
- 分析阅读的规则二:使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或者一小段文字来概述这本术的内容。
- 分析阅读的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并说明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和逻辑来阐述整本书的架构。
- 分析阅读的规则四:找出作者想要提出的问题,以及作者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甚至你需要识别作者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该规则与规则二和三可以前后呼应,帮助读者更好地去理解书的内容。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 从最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 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新架构出来。
-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以后的内容都是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如同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如何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阅读有如和作者的一段对话,不要急着去下结论或者评断,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如何组织的,不需要过多的反驳,亦无须太过盲目信任,更不要评断,只要斟酌与考虑,与人交流何尝不是如此呢?
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曾说要把“阅读时怀疑,或轻蔑作者的人”大加挞伐。记得培根曾建议读者说:“阅读时不要反驳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认为是理所应当;更不要交谈或评论。只要斟酌与考虑。“
该篇章属于”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与前面的两个阶段配合起来,只有理解了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怎么解决的,才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见解。
无论是与作者通过阅读交流,还是面对面与人交流,都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建议:
- 面对不同的声音时,不要绝望地与不同的意见对抗。
- 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
- 把不同的观点当作是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偏正与公正
要做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避免个人的偏见以及情绪化,并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 第一点,争辩时要注意不要带进去自己的情绪,或者当场引发脾气。
- 第二点,你需要将自己的前提或者假设一开始就摊出来。
- 第三点,争辩几乎难以避免一些盲点,尝试化解这些盲点,力争做到不偏不倚。
在表述不同意的观点之后,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前三点可以决定你是否同意对方的结论,第四点只是说明你不喜欢这个结论。
- 第一点,你的知识不足。知识不足就是说他缺少了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需要注意这里的知识需要切实影响到结论。
- 第二点,你的知识有错误。类似于第一点,但不是等同于第一点,还包括了他的推论与事实不相符。
- 第三点,你的逻辑不合理,你的推论无法让人信服。推论不合理,一般包含了两种:缺乏连贯和前后矛盾。
- 第四点,你的分析不够完整。严格来说,第四点并不能作为不同意一个结论的根据,或许因为这一点,你认为这个论点是不完整的,而暂缓评论。
至于第四部分的主题阅读暂时不做总结,前三种阅读方式不仅仅能够帮助阅读甚至沟通,也需要实践,目前对我来说已经需要实践的过程,如果对于主题阅读还感兴趣的朋友只有自己亲自去阅读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