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陈昱老师《谁扼杀了孩子的财富自由》时,她书中的一些话,真的唤起了我的共鸣。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身边就有学校将“做最好的自己”做为办学理念的,当和这些学校的老师交流时,问道:咱们学校是如何培养孩子,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呢?

老师们给我的答案基本上是比较统一的:用心教学,让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最后能考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最终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的疑惑是,现在这个时代培养学生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真的是这样么?
学习成绩好,就代表学生能力出众么?
考入好大学,就代表学生未来可以进入心仪的工作单位么?
进入好单位,就代表学生一定能够出人头地成为最好的自己么?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么?
不,答案是否定的!
陈昱老师在书里写到:现在有些网红“教育导师”对叶圣陶先生的话断章取义,光炫耀快乐教育,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但是问题来了,连什么是价值、什么是自我价值,都没有帮孩子建立起来,这个“最好的自己”拿什么衡量?不过是满足自私的欲望而已。反而让孩子迷失在自我与社会规范的冲突中。
振聋发聩啊!我工作在高中教育一线,这个我有切身的体会,高中学校的老师,每天最关注的仍旧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还不是所有科目,只是自己所教的这个学科。有谁真正会花时间去跟学生探究“价值”的问题?大多数的家长更不会。
所以,当下我们身边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真的是在教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么?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刷题机器么?有多少人现在会在每天的生活中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我们每天都会要做的是价值判断。
离开清晰的价值判断,单纯地鼓励孩子做“自由的自己”“最好的自己”,无疑是把孩子抛向了虚幻的空中。自由的自己,最好的自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可什么才是最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价值衡量体系,比让他们成为刷题机器更为重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