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作者: 小丸子的铃铛 | 来源:发表于2016-07-29 23:51 被阅读0次

    庖丁解牛,描述的是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剖全牛,而梁惠王从中感悟了养生之道的故事。庖丁解牛,可以看成干货满满的技术贴。也可以看成一个“牛盲”如何逆袭成为剖牛技艺高超的厨师励志故事。

    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情和专注,究竟能到怎样一种程度?

    庖丁用整整19年的经历告诉我,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和热情,是能够用“精神”替代“眼睛”去宰牛。

    起初,庖丁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熟悉,在他意识里,等着他解决的无非是整头的牛。他得用刀子割着肉,用着刀子猛砍牛骨头。

    在剖牛的这个行业,技术高明的厨工,一年换一把刀。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但庖丁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可见其技艺的高超。

    据说梁惠王就被庖丁宰牛时优美的动作和高超的技艺所折服。问到:“丁师傅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数千年后,我也同样很好奇,庖丁如何将剖牛的境界从“目及全牛”提升“目无全牛”?

    我认为秘诀在于:热爱,专注力和严谨的训练;

    庖丁曾谈到:宰了三年牛之后,他已经相当熟悉了牛的内部肌理筋骨,眼里再也看不见整头牛了。宰牛的时候,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从来不用刀子去碰牛的骨头,也不用刀子去砍肉。

    正如他对梁惠王所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看来庖丁也是个爱动脑的人。愿意动脑的前提是他对此事足够热爱,才能做到足够专注。

    庖丁对梁惠王说过:每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庖丁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故事读到这里,我想起另外一个人。他在超过90°的岩壁上,移动精确完美,每一个身体姿态都在他的掌控中,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是在岩壁间舞动。有人说:“每每想起他,我便心生敬畏,他在我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叫Alex Honnold!美国攀岩界的超级明星,徒手攀爬多项世界记录保持者,包括徒手攀爬优胜美地(Yosemite)国家公园900米的酋长峰(EI Capitan)。

    而Alex如何去对抗死亡,评估攀岩路线风险时,我觉得和庖丁解牛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恐惧时,他会认真分辨一下,自己害怕的,到底是高度,还是死亡?如果只是怕死的话,那你需要学会的就是,充分信任你的护具、抚平自己在高处时的情绪;而如果是恐高的话,克服机制会更复杂一些,但核心还是找到自己恐惧的根源,然后克制和消化掉这种消极情绪。

    犹如庖丁用精神解牛,Alex用精神去攀岩。他俩都活出了从容淡定的节奏。

    Alex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这背后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以及临危不乱的淡定从容。

    而临危不乱和淡定从容的节奏则来自于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和专注。而热情和专注给技术做了严谨的保障。

    Alex从11岁他开始攀岩,每周6天,每天去岩馆爬3个小时,连续7年的高强度练习,没有一天缺席。一般来说,Alex每周大概攀爬5到6次。大部分的力量训练其实都是通过攀岩实现的。 攀岩所需要的强大专注力,其实就是通过长年累月的攀岩得到的。

    庖丁解牛和Alex的故事给我的启示:当我们在某些方面投入的时间越多,所获得的经验越丰富,而专注力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我认为攀岩、解牛、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英文有句谚语:Practice make perfect! 对于我,鼓励自己写作和生活正好合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nz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