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观

作者: 007迭代帝4616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9:19 被阅读0次

    对于金钱观,我一直没有过深入思考,曾经总是停留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上",或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上面。

    最近他看了吴军的硅谷来信中提到的他的金钱观,深受启发,故做此复盘和整理,以助思考。

    在硅谷来信中,吴军引用了鲁迅的文章,《娜拉走后怎样》: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之后,吴军老师谈到,鲁迅是他非常钦佩的人,也赞成鲁迅对于物质生活的态度,即“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之后他写到:

    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不要因为看到很多人辞职或者退学后发了财,就天真地认为只要将自己置于死地,就能后生。

    现实情况往往是,置于死地后大部分情况是死掉了。

    很多人,尤其是媒体为了哗众取宠,过分渲染退学创业的故事,但是他们常常故意颠倒了因果关系。盖茨、佩奇、布林和扎克伯格退学创业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挣钱的方法,然后才退学,而不是反过来,因为退学,所以创业成功了。

    诚然,在双创背景下,媒体上为了迎合政府,下为了博人眼球,在渲染成功人士时,大多不够全面,缺乏细节,甚至连因果关系也倒着来讲。

    吴军老师将他对钱的态度,概括成五句话:

    1. 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

    2. 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3. 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的。

    4. 钱是靠挣出来的,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

    5. 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资(投机)投光。

    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的这近两年里,我的奇特经历让我比常人更能体会到这些话中闪烁着的智慧的光芒。

    之后 他对第一条解释道:

    很多人一辈子,尤其是前半辈子非常辛苦地打拼,凭自己的能力努力挣钱,而且常常为了挣钱放弃了一切,比如自己的健康,亲情,友情和幸福。但是,他们没有想通一件事情,那就是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挣钱也是如此。对于那些能够留下巨额遗产的人,最终钱只有三个去处:

    1. 在生前都花掉,花不掉就糟蹋掉;

    2. 交给山姆大叔这样的国家部门或者慈善机构(中国现在还没有遗产税,但不等于将来没有);

    3. 留给他人包括后代,没有第四个去处。

    从结果出发来看,真的是一种智慧!

    是的,只有这些。也就是说,我们牺牲了很多,挣来的钱,最终只有这么三种归处。而这三种,对于我们的意义又有些什么呢?

    接着,他举例道:

    古代帝王在墓中放了太多随葬品,除了“鼓励”盗墓,没有任何益处,倒是欧洲人的君王或者名士用一个简单的石棺葬在教堂里,得以安息。钱这东西,上帝会借给大家,让大家花,花不掉的他都会拿走。很多人觉得给了孩子会让他过得好,这件事情得两说,朱元璋一定想不到他的子孙会发出“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的感慨。一百多年前,美国很多超级富豪发现给孩子留太多钱反而害了他们。

    很多人挣的钱,甚至没有到死,就已经先还给了上帝。当下社会上有一句话,“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生用钱换命”,讲得一点都不错。在美国,看病花掉了GDP的17%(2014年的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美国人估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要达到20%。相比之下美国人每年吃饭才吃掉GDP的5%,要少很多。

    在中国,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大家可以看一看,今天长辈们是吃饭花钱多,还是看病和吃药(包括保健品)花钱多?恐怕后者要花得多得多。很多老人,为了多活两周,花掉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如果这样,何不在自己行动方便的时候,对自己好一点呢,或者不要那么拼命挣钱,爱惜自己一点。类似地,很多人为了挣钱不花时间陪伴孩子,等到孩子逆反起来,没能上得了好学校,捐钱走后门,这样的钱不过是在自己这里过一道手而已。

    每一个人的能力也有一个极限,在这个极限内努力,效果会比较好,超过这个限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挣钱也是如此,超过自己能力去挣钱,即便有所收获,各种成本也会太高,并不合算。想清楚这一点,人就能过得比较潇洒。

    是的,认识到自己的极限,不为了挣无意义的钱而舍弃本来属于人生的美好,这样的人生才有意思。

    接下来,吴军开始解释剩下的四点:

    首先,他认为,钱的本质是对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而资源本身又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的资源。

    这个学术化的观念我以前没有了解过,但是现在刷新了认知,发现认识这个本质太重要了。

    接着,他举例道:

    如果你运气好捡到一块钻石,你就有了钱,因为你拥有了一部分自然资源;如果你买了一块土地盖房子,你花出去的钱就换得了土地这种自然资源。对于人工资源的拥有,也是如此。当你花钱买一辆汽车时,除了换回了一点钢铁、橡胶等少量自然资源外,其实是花钱买生产线上工人的时间;当你请保姆打扫房间时,其实就是买他们的时间;当然,如果花钱到游戏厅打游戏,你就买了腾讯这样的公司里面工程师的时间。

    至于腾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能够日进斗金,是因为他们把握住了玩游戏的人的心理,知道打游戏的人愿意拿出很多个人的资源去换那片刻的愉悦。当然,你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你提供了你的时间为大家做了有用的事情,也就是说是将你的时间资源商品化的结果。

    因此,每个人钱的多少,反映了他今后能调动社会资源(包括自然的和人两种资源)的总量。一个人有100万存款,另外一个人有一万,前者可以得到的自然资源,或者可以使用的他人的劳动时间是后者的100倍。当然,用钱换取什么自然资源,使用他人做什么事情,是你的事情。

    如果体会了钱的这种本质,就能体会为什么我说“钱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当你有效花钱时,就等同于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而利用了社会资源,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时钱的意义才体现出来。

    是啊!花钱就是在把一般等价物替换成资源,如果这种资源是你需要的,或者对你有益的,就是有效花钱,就可能产生良性循环。如果钱放着不用,就失去了这个意义,最终上帝会把它收走。很多人说舍不得花钱去享受精神层面的产品和服务,这其实是让自己失去利用资源进步的可能性

    接下来,他写到:

    世界上任何东西的获得都是有代价的,我们昨天谈到钱是如此,事实上其它东西也是如此。我们很多时候会希望得到一些最喜欢的,最美好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看到一个喜欢的人,想和他(她)永远在一起;看到喜欢的东西,想拥有它;看到精神层面的财富,比如名誉,也想得到。

    但是,得到它们都是有代价的,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获得一些东西的时候,就可能失去另外一些。因此,对于很多想要的东西(无论是人,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我的原则是,它们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给我们带来麻烦。

    诚然,时间是有限的,用来做一些事,就无法用来做其他事,所以获得就意味着失去,失去了一种获得其它事物的可能性,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因此,在计算收益时,时间成本,也是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同时,钱总是不够花的,因为挣到了更多就会有更多的想法和花法。既然钱不够花,人们就总想多挣点。但是挣钱有个效率问题,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挣钱,这种方法显然不可取,任何能够轻松挣钱的人,都是靠提高单位时间挣钱的效率。吴军在第一封来信中提到不做伪工作者,在第21封信中提到芝麻和西瓜的关系,其实都是在讲工作的效率。至于如何能挣更多钱,关键在于什么,此处不表。

    另外,投资如果失败,则可能让一个家族迅速衰落。

    看完这两封关于金钱观的信,我真的获益良多,对吴军老师的智慧,充满感激和崇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钱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pf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