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初中的时候,我认为母亲就是个没文化、想钱想疯了的中年妇女,以至于那时候我和她时常会产生矛盾,我的亲姐倒是很体谅母亲,本来我很不理解我姐为什么要替“不讲理”的母亲说话,直到后来我姐和我讲了两个故事。
一
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我姐姐还是个四岁多的女孩,那个时候,二十元可以是一家三口两天的饭钱,两百元可以吃到许多天天有肉有盐的晚餐,两千元可以盖起一间平房。我的父亲,壮年时期是个没学历没手艺的人,之后自学了电器维修,但因为很少人相信他一个新手的技术,所以生意十分惨淡,一天赚到的钱仅够家人一天的三餐,有时候还会有上顿没下顿。
这样惨淡的日子随着我父亲突然生病就变得更加严峻了,我母亲看着家里仅剩的几毛钱愁的头发都白了十几根,没啥法子了只能跑到大伯家中,和大伯说了家里的难处,想借二十元救个急,大伯拒绝了,母亲心里十分生气,因为大伯家里还算充裕,拿不出二十元实在说不过去。母亲啥都没说,只是说了一句:“好!”便回家了。
母亲回到家什么也没说,只是抓了把米,舀了些水,和邻居借了三块小排骨和一勺盐,煮成了一大锅粥,这一天的三餐才勉强应付过去。第二天,母亲在她几位亲兄弟那借到了一星期菜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费。
父亲的病刚好的那天,他便嚷嚷着要下床干活了,母亲拿他没办法只能任他折腾,有趣的是,父亲身体还未恢复,干起活来倒是比以前显得卖力不少,而且还主动招揽起了生意,背着工具包满乡镇的逛,挨家挨户的问有没有啥电器要维修的,时间久了,干活不拖沓的父亲名声就响亮起来了,生意也红火起来,而母亲呢,则是去厂子拉了散活,平常在家里弄些塑料玩意,一盒有几毛钱,母亲一天能做七、八盒。就这样,我的家慢慢的有了活力与生气,而在此之前,在父亲无力下床挣钱的日子里,则是母亲努力支撑这个家,要说她为什么这么爱财,原因就是她实实切切的感受到贫穷的苦了吧。
二
我母亲一年学都没上过,之前不懂事的我在和母亲争吵的时候,时常说她没文化,不讲理,现在想起时挺后悔说出那样的话。
在母亲那个年代,农村人都一个观念叫“多子多福,养儿防老。”而我的母亲有四个亲兄弟两个亲姐妹。都说农村孩子早当家,还处于少年时期两个舅舅就要下田了,还剩下两男娃两女娃咋整?外公外婆是想能出个大学生的,再不济拿个高中学历也行啊,但他们只能供两个人上学,在重男轻女根深蒂固的农村,读书的任务自然落到了两个舅舅身上,而剩下的两个女娃,学各种针织农活去了,而我母亲自然就在其内。
多年后,我母亲时常提起这件往事,她这辈子没去过学校,说实话心里没有遗憾是假的,但她没有怪罪外公外婆的意思,因为她知道她小时候家里是什么环境,只能供两个人上学,如果她去上学了,也就意味着另一个兄弟只能去干农活,我姐问她要是小时候能让她上学她会去上吗?我母亲眼神坚定的回答:“当然!你看现在有点文化的人都混得多好!”我姐紧接着问:“那要是你去读书,有个舅舅读不了呢?”说完母亲的眼神便变得柔和起来,淡淡说道:“那就算了吧!我一个女人终究要嫁的,倒不如让你舅舅们有点出息!”
现在我不喜欢说母亲贪财,没文化了,因为我觉得我没有资格,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考虑对方是否有自己这样的条件。我初中时十分讨厌母亲的人格,听罢我姐和我讲的往事后,我便向往我母亲的人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