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学毕业,我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里打拼,而是听从父母之命参加考试安安稳稳的留在家乡的一个小镇政府里过起了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
毕业几年,也算小有积蓄,毕竟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从上小学四年级开始父母就教会了我如何把零花钱存到银行,而这一“爱好”也让我的父母位置自豪,至少我没有大手大脚的乱花钱,感觉好像从小到大我都很舍不得,可能不只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也有可能我天生就是这种“勤俭持家”的命,真的是这样,一直到现在我要是想要花钱做些什么都会各种考究各种纠结,总是在买与不买之间徘徊,最后又总是屈服于“不买”,总觉得不是必需品,不急用,但若是真遇到什么急需品要花一大笔钱来筹备,我虽然会买,但也依然实在各种纠结与不舍中把钱花出去,感觉自己真的有点“吝啬鬼”的潜质。然后父母又总会拿这种“好习惯”在同龄人父母中“炫耀”,而我自己也渐渐的被这种虚荣心蛊惑,以至于我到现在都没有怀疑过自己是有钱人,哪怕我家里并没有多少钱。
工作几年了,曾经儿时“存钱”的习惯,我缺依然保留着,在每个月工资到账的时候,我会匀一部分钱或者是一大部分钱存起来,基本不买衣服,毕竟在这小镇里也没有那没多服装店给你购物,吃饭也只是把每个月几百块的伙食费交给食堂师傅,然后每天在食堂就餐,我总是盘算着,在保证基本开支的情况下,每个月存个千把两千块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一年下来也能有两三万块钱的积蓄,如果涨了工资或者年终发了绩效或者奖金,还可以把多存一些,这样一年下来积蓄就更多一些了。
而实际上,到最后,我依旧没有什么钱。以至于到最后真的遇到急事,还得伸手问家人或者亲戚朋友借钱,存钱的美好愿景到了最后,才发现根本毫无意义。我真的不明白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错,直到一次同学聚会才被好闺蜜点醒。
我的大学同学小静,毕业后也和我一样选择回到家乡进入体制过着没有激情没有未来的日子,但她与我不同的是,她没有像我一样安于现状,我以为进入体制的女孩子都应该是为了图个安稳,而她的举动颠覆了我对体制内工作员的映像,现在的她日子过得美滋滋,手上资金也积攒得厚厚实实,不仅自己的工作做的顺顺利利,而且自己的副业也做的风生水起,我开始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毕竟不论是上学时的她还是现在的她对金钱从来都是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啊。
反观我自己,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安逸,感情没着落,而我那么努力地存钱到头来还是那么穷,连闺蜜生活质量的一半都达不到,仔细想想或许真的就像小静所说的那样,因为我太吝啬太过于在乎节余,而总是不能放开地去生活,这样的蹑手蹑脚促使了我只能够在同等状态下徘徊,我原本以为的节俭到底不过是自欺欺人,那个靠节约养活自己的时代似乎早就过去了。
以前的老人们也总会说,会花钱的孩子才会赚钱,而我缺从来没有当回事儿,如今想想,这或许才是生活的真理,节俭当然是好事,但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响了大环境的经济流通,更是限制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可能我还是过得太过传统,又或者我根本还是因为家境并不优渥而无法大手大脚地花钱生活,我还曾为此和喜欢的人大吵过几次,觉得钱不可以乱花,一定要节省,到头来,自己还是一无所有。
02
有这么一则寓言说,有个穷人,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诉说生活的艰苦。他抱怨: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富人天天悠闲自在,而穷人就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问:“要怎样你才觉得公平哪?”穷人说:“要让富人和我一样穷。”
佛祖同意了,他把一位富人变成了和穷人一样穷的人。并给了他们每人一百块钱,一个星期后谁剩的钱多就再给他一百万。
穷人节俭惯了,他把一百块留着慢慢用,同时自己又去给人挖煤做苦力挣钱。
富人和煤矿负责人商量好,一天内完成挖煤指标多余的煤可以任富人自由处理。于是富人花了50块雇了几个人替自己挖煤,把挖多了的煤卖了又多雇了几个苦力继续挖。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穷人把每天赚来的钱和原来的一百块加在一起也不过五百块。
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完成了挖煤指标,多余挖的煤卖了赚了不少的钱。于是佛祖按约定给了富人一百万,穷人依然是穷人。
生活真的在不断的教会人们思考和执行,就像根本不是你赚到一百万就可以过上一百万的生活,而是你一直过着一百万的生活才会努力赚到一百万。这几年我固守于把钱存到银行才觉得钱会变多,觉得自己会变得富有,可我却一直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富人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还自以为是的以为别人不存钱是在乱花钱,却不知,别人已经早已懂得“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的奥秘。
人的一生很短暂,留给世人的东西也少之又少,而自己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存到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是否已经懂得“钱生钱”的道理。毕竟这世道穷的不是缺钱的人,你的行动力决定了你未来的成绩。
作者:赵慈,一个不忘初心却渴望把丢失的自己找回来的职场小白。座右铭: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