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暑假到,从我记事起,几乎每年放暑假前,学校都要反复强调不能到河里游水。从我们上学到现在孩子上学,防溺水成了每年暑假的老生常谈。
一放假就收到孩子学校的防溺水告知书,上面赫然列出六不原则:
坚持做到“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水俨然成了猛兽怪物,非得远离不可,一靠近就有生命之虞。一谈起水人人色变,连经历很多人生风浪的大人都说:很怕水。
禁止靠近就可以幸免于难了吗?
近年来,不,应该说多年来,尽管每年老师都苦口婆心宣传防溺水,到头来依然有很多孩子不幸遇难,尤其是暑假,更是溺水的高峰期。
是水的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类似的教育也出现在交通安全上,我在这方面受到的教育比较晚,因为从小生活在村里,车辆本来就少,每天上下学也不需要经过大马路,所以很少这方面的教育。
教育经常来自血的教训,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来自听闻的一桩交通事故。
住在我们村子西头一家两个男孩,麦收时节跟着大人去收麦子,大人们正忙着收麦时,两个孩子跑到附近马路上玩,被迎面驶来的大卡车撞死了。
从那时就开始感到了过马路的危险,很长时间都消除不了这种阴影,加上听到越来越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事例,更加感觉到生命的脆弱无常,过一次马路都有生命危险。
可是又不能不过马路,所以每次过马路都战战兢兢,后来到县城市里读书,看到当地人过马路轻轻松松的样子,甚感诧异:过马路也可以这样轻松自在?
那种诧异不亚于城里人到了乡下看见跑来跑去不栓绳的狗时的惊恐。对于乡下孩子来说,这反倒不是什么事,我们从小被教育怎么把狗吓跑,比如蹲下去假装捡石头,这一招就能吓跑大多数狗。
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所擅长的和所害怕的自然不同,正确的教育可以弥补先天缺失的部分,完全没必要过分恐惧。
就像我现在,对于过马路早已视为平常,倒是看见狗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坦然自若,尤其是不栓绳大狗,控制不住会害怕,都是因为这方面的教育减弱的缘故。
和过马路一样,我们对水的恐惧不过是因为我们这方面的教育太不够了。
我们的教育对孩子保护过度却锻炼不足,如果是嗷嗷待哺的婴儿,的确应该注重保护,毕竟太小的孩子存活下来有风险。
但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智力身体都合格的少年时,我们应该教给他们搏击风浪的本领,而不是一味缩在安乐窝里等着老师父母的呵护。
人生是他们的,人生的风浪也是他们的,只是告诉他们怎么躲避风浪并不能一劳永逸,反而加重他们对风浪的恐惧。
你呵护他度过一次两次风浪,你能永远做他躲避风浪的港湾吗?有一天你离开他后,还有谁可以为他遮风避雨?离开了庇护,他能活下来吗?
对待水,从古至今都有两种观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在怕水的眼里是夺命的猛兽。在智者眼里就是生产力,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利用水可以行驶船只,可以发电发热,可以造福人类。
与其防溺水,不如学游泳,学习驾驭水的本领。
作为一项生存技能,如果掌握了游泳的技巧,那么不仅不用怕水,还可以把水作为健身的场所,获得一种健康的锻炼方式。
游泳应该纳入我们的教育中,在全社会普及开来,让每个人随时随地可以学会游泳技能。
如果有一天游泳和跑步一样,成为人人必备的一种健身方式,那么溺水现象就会越来越少了。
2022-8-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