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叔的《穷忙》这本书不太好定义是什么类型的书籍,如果说它是干货书籍,里面没有多少金句,而且多以叙述经历为主,像在和读者们聊天,没有去讲什么方法,又好像在无时无刻不在讲方法和道理。
说是励志,没有什么激情澎湃的语句,也没有打鸡血一样的宣誓等。不过好在川叔不是西方人,所以他写的东西不那么无聊,而且与我等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章是完全在讲人生,从年龄的增加转述生活的改变和周围环境与人的转变。其实人年岁大了,心境不一样了,性格会多少有所改变,从而习惯改变,行动改变,给人的感觉也改变了。入的圈子不一样了,就感觉周围的环境都跟着改变了。
今天记录的是第二章:职场。
职场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大染缸,很多单纯的少男少女跳进这个缸里之后,再出来就变得油滑不已。有时候真心不是他们想改变,而且是人类太复杂。
有一首歌唱的好,社会其实很单纯,复杂的都是人。看完《庆余年》之后,我第一感触就是不但精彩,而且烧脑。为什么烧脑?因为里面的人太复杂。
处处是心机,人人有背景,网络文学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主角光环太强,如果换到现实中,范闲可能坟头的草都长了好高了。
小川叔只是简单介绍了自己的一段工作经历,就暴露出很多职场中勾心斗角的残酷案例。有时候,你明明没有站队,只是想一心一意地好好工作。但是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同事们从刚入公司的一派团队渐渐分裂成了两派团体,黑色的一派是“倒你派”,白色的一派就是“挺你派”。你能不能在组织中继续好好混下去,就看白队是否比黑队人数多,而且多的不是一点半点。
川叔分别从八点讲述了职场生活。第一点是讲自己如何成为总监的;第二点是让读者们认清职场事实,不是你觉得自己努力做的多,你的钱就多;第三点是教读者们了解领导管理的背后底层逻辑;第四点是要读者们分清职场内的“真小人”;第五点是职场晋升规则;第六点是何时应该辞职的信号提醒;第七点和第八点是自述,前者是辞职之后的一些感悟,后者是给读者们的建议。
最后两点不想写在笔记里,还是希望大家自己看书,这样才会记得更牢固。毕竟读书笔记不是解读稿,有些内容还是需要留悬念的。
第一点如何成为总监和我们大多数人的入职到晋升过程差不多,只不过经历了一点儿小挫折。毕竟大家都不是一个行业,经历也会不同,意外在所难免。只是因为想好好工作跟错了领导就被另外的领导记恨,这也很无奈。我记得当初我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一开始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不过那个如何也搞不定的人是同事,不是管理。
第二点就是说明一下“干的多不见得赚得多”。这个不是说高低档工作的问题,而是职场中的一个暗箱操作,主要还是在人。高低档工作是另外一种说法,环卫工人赚的少,干的多;而有些工作几乎不用干什么活儿,也会赚年薪。
书中的内容和这个是两码事,它是站在同一起点来讲。领导明明答应了员工做多少会得到怎样的收获,结果在员工快要达到目标的时候,突然空降亲信到公司把员工的工作替代掉。
第三点我个人觉得不是普适型的内容,但是也简单说说吧。小川叔遇到的领导是喜欢员工变化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绝对服从或者自作主张的员工,你都会随时走人!但是我之前的领导,很多都是喜欢绝对服从或者拍马屁的人士,与这种关心员工变化成长,期待他们提出自己想法,努力改变的也有所不同。
第四点主要是说职场中存在的“真小人”。相信我们刷了这么长时间的微博和抖音,对于职场小人的定义也有很多概念。川叔的“职场小人”是利用批评新人的手段来干预川叔工作,利用新人珍惜工作,不能反驳的特点,拉拢新员工入伙儿,成为自己“集团”中的一员为手段!
第五点是以西游记为例,介绍了一个员工是怎么样从沙僧转变成唐僧的。我只觉得师徒四人的隐喻挺有意思:沙僧是干活最多,地位最低的普通员工或者新人;八戒是喜欢拍马屁,嘴甜心苦的那一类员工,实学有限,晋升很快;悟空当然就是业务精英,公司员工群的重点核心;唐僧虽然什么都不会,但是他有统领三徒的能力,而且还有必取到真经的决心!
第六点简单介绍了一些你需要辞职的信号。比如公司破败,如果你的能力和岗位是不那么重要的,那尽早离开,因为就算公司重新东山再起也和你关系不大。
再有就是领导对你的态度从热情到冷淡,这也是你要离开的信号。
第三就是你对工作的兴趣和态度(激情)还有上升空间问题。好的公司一般都会尽量不设置职业天花板,或者尽量把天花板设置的较高一些,让你在职场生涯中面临更长一些的挑战!
网友评论